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郡斋与龚济叔刘薰卿谈诗

标题包含
郡斋与龚济叔刘薰卿谈诗
其奈鱼虫草木何,诗之机械也无多。 气犹动志平心养,声可成文泛口哦。 玄酒太羹君子淡,蒉桴土鼓圣人和。 鬼神天地与吾一,相感相通岂在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奈何那些鱼虫草木呢,诗歌的创作也并非复杂。 诗人凭借自己的气度,使得情志得以平复修养,而声音通过组织便成为文章,可以随口吟唱。 用古老的酒和简单的汤来体现君子的淡泊,以粗糙的乐器来表达圣人的和谐。 在宇宙之间,我们和鬼神共同存在,彼此感应、相通,这难道还需要其他的东西吗?
去完善
释义
1. "其奈":意指无奈。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无力之感。 2. "鱼虫草木":这里代指世间万物,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感受到的生活中的各种琐事。 3. "诗之机械":指写诗的技巧和方法。 4. "无多":不多。诗人认为写诗的技巧并无太多。 5. "气犹动志平心养":指在创作中,诗人通过抒发情感来调理自己的心态。 6. "声可成文泛口哦":指诗文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内容。 7. "玄酒太羹":古时候简陋的酒食,这里借指简朴的生活。 8. "蒉桴土鼓":指古代的打击乐器,这里也寓意简单质朴的音乐。 9. "相感相通":表达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与自然、天地之间的感应和交流。
去完善
赏析
《郡斋与龚济叔刘薰卿谈诗》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曾丰在谈论诗歌创作时所写。整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和人生观。 首先,第一句“其奈鱼虫草木何”,作者以鱼虫草木作喻,表达了万物皆有灵、各具特色的理念。接着第二句“诗之机械也无多”,揭示了诗歌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诗人应该发挥自己的才情,而非过于依赖机械的规则。 接下来的四句,作者具体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气犹动志平心养”意为诗人应善于通过抒发情感来涵养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声可成文泛口哦”则强调了诗歌声音的重要性,它既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又能成为优美的文字。紧接着的“玄酒太羹君子淡,蒉桴土鼓圣人和”一句,诗人以“玄酒太羹”与“蒉桴土鼓”为比喻,阐述了诗歌应具备朴实无华的品质,这种品质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如圣人般的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鬼神天地与吾一,相感相通岂在他”,诗人表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诗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感应、息息相通的,而这种关系并不依赖于外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人文精神,体现了诗人对待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和独立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郡斋与龚济叔刘薰卿谈诗》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末年,公元1254年前后。 在这段时间里,曾丰正在担任郡守一职,公务繁忙。他一边处理政务,一边与志同道合的友人龚济叔、刘薰卿在郡斋(官署)谈论诗歌创作。这首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诞生的。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面临着北方金朝的严重威胁,国家政治腐败,百姓疾苦。曾丰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一方面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分忧解难,另一方面又深感无力回天,只能将满腔豪情寄托于诗歌之中。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