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
望长江东去,逐客西来,几逢秋杪。
江草江花,约鬓丝俱老。
朝士红萸,佳人雪藕,别后忍孤欢笑。
楚水楼台,巫山宫殿,五湖烟渺。
又是征帆,万里行去,旧恨鲈鱼,昔日鸥鸟。
九日江南,上蓬莱仙岛。
三度刘郎,黄花醉里,问我几时来到。
寄语西风,饶他老子,莫欺乌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向长江的东去流水望去,我又沿着它向西行走,几次在秋天的末尾相逢。草木与花朵陪伴我白发苍苍。朝中官员们佩着红色茱萸,佳人们食用着洁白的莲藕,离别之后却忍受孤独和欢笑。楚地的水上亭台,巫山的宫殿,五湖的烟波浩渺。又是远行的船只,千里之外寻找旧日的怨恨和鲈鱼、过去的鸥鸟。重阳节的时候在江南,登上蓬莱仙境。三次像刘郎那样,醉倒在我黄花的梦里,问我何时才能到来。我要告诉西风,请多关照我这个老人家,不要欺负我的乌纱帽。
去完善
释义
1. 江草江花:江边的草本植物和水生的花卉,此处用以描绘江景。
2. 红萸:红色的茱萸,一种常用于观赏的植物。
3. 雪藕:洁白如玉的莲藕,用作比喻美人皮肤白皙。
4. 楚水楼台:指楚国境内的水域和高台建筑。
5. 巫山宫殿:指位于巫山的宫阙。
6. 五湖烟渺:形容湖面烟雾迷茫的景象。
7. 征帆:远行的船,这里指代作者乘坐的船只。
8. 鲈鱼:这里指代思乡的鱼类。
9. 九日江南:指重阳节在江南地区度过。
10. 刘郎:指刘禹锡,唐代诗人,曾作《九日》诗。
11. 黄花:菊花,古人有重阳赏菊的习俗。
12. 乌帽:指黑色的帽子,古代文人士大夫常戴的一种帽子。
去完善
赏析
《醉蓬莱》是南宋诗人李石的一首词作。全词以江水为线索,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好景色和思念故乡的情感。同时,通过使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词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醉蓬莱》是南宋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59年,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南侵,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李石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年轻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战乱而辞职回乡。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兵的战争,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然而,尽管他尽力为国效力,但由于时局混乱,他的理想并未实现。
在这首词中,李石通过描绘酒宴上的情景,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以“醉蓬莱”为题,暗示了自己身处乱世,渴望寻求精神寄托的心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酒的醇香、歌舞的美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