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夕

标题包含
秋夕
春恨复秋悲,秋悲难到时。 每逢明月夜,长起故山思。 巷僻行吟远,蛩多独卧迟。 溪僧与樵客,动别十年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乔(约公元872年-约943年),字伯迁,唐代诗人。他是晚唐五代时期的重要文人,与杜荀鹤、郑谷等人齐名,并称“芳林十哲”。 张乔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推测出他的一生大致经历。他...查看更多
齐思:)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满怀愁绪,秋天则感伤悲凉,这秋天的悲凉难以度过。每当有明月照亮夜空之时,我对故乡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生活在幽静的巷子,以诗人的身份远离繁华世界,我的步伐缓慢而稳健;我独自卧在床上,倾听着蟋蟀的哀鸣声。山涧边的僧人以及在山林间砍柴的樵夫,分别已有多年未见,我们的重逢已有十年的期待。
齐思:)
去完善
释义
1. 春恨:春天的遗憾或忧愁。这里指春季的伤感情绪。 2. 秋悲:秋天的悲伤。这里指秋季的忧伤情绪。 3. 明月夜:明亮的月光之夜。 4. 故山:故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5. 行吟:边走边唱,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6. 蛩:蟋蟀,这里借指秋天的景色。 7. 溪僧:居住在山林中的僧人。 8. 樵客:砍柴的樵夫,这里指普通的百姓。
齐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时,因为时节的变换产生的思念之情。在秋天的明月之夜,诗人不禁想起遥远的故乡,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诗人独居陋巷,与蛩鸣为伴,表达出孤独的心境。同时,诗人通过与溪边的僧人和打柴的人对话,揭示了他们也有离别十年的故事。
齐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是唐代诗人张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55年左右的晚唐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张乔,字伯乔,颍州人,他的生平事迹鲜有记载,只知他在唐末黄巢起义时隐居避乱,诗才横溢,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隐逸之情。在《秋夕》这首诗歌中,他通过对秋天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时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另一方面,士人阶层在朝不保夕的形势下,纷纷选择归隐田园,以求心灵的慰藉。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乔的诗作以其优美的辞藻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
齐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