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寺别友人(一作与德玄别,一作李玄)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人们吟咏着诗篇,不禁引发思乡之情,感叹时光如同流水般匆匆流逝。在繁花盛开的谢城中,我们一起告别,而蝉鸣之声在萧瑟的寺庙里与我们一同度过快乐的时光。月亮在山间落下,杉松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寂静;深夜的风轻轻吹过,让人感到清凉的枕头和竹席上的秋天气息。明天我们又要分别,不知下一次相聚会在哪里,江南或江北的路都还那么漫长。

去完善
释义
1. 竹林寺:指竹林寺景点。
2. 骚人:指诗人自己,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3. 谢城:指建康,古地名,位于今南京一带。
4. 萧寺:指寺庙,此指佛寺。
5. 分襟:分别之意。
6. 江南江北:泛指长江两岸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诗歌。诗人在谢城的花海之中与友人别离,但并未陷入深深的哀愁,反而因共同的游历而心怀欢喜。夜晚时分,前山的月亮落下,松树和杉树显得格外安静,这时的清风吹过,让人感到无比清爽。然而,明天又将面临分别,前路漫漫,不知将去往何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林寺别友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在安史之乱后所作。诗题中的“德玄”是作者的朋友,也是此次分别的对象。在这个特殊时期,由于战乱影响,许浑与朋友离别的场景变得更加沉重和感慨万千。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遭受着巨大的动荡和痛苦,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在这种悲痛之中,人们对于友谊、亲情的渴望以及对于安宁和平的期盼显得尤为强烈。许浑在这首诗中便表达了这种真挚的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