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赤帝酌献用《祐安》。

标题包含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赤帝酌献用《祐安》。
四月维夏,兆于重离。 帝执其衡,物无疠疵。 于皇帝功,思乐旨酒。 奠爵既成,垂福则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可能存在误解。"郊庙朝会歌辞"并非指某个人,而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主要用于描述和赞美皇帝在郊庙(即皇家祭祀场所)举行的朝会仪式。这种诗歌形式通常由朝廷官员创作,用于歌颂皇帝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四月进入夏季,阳光炽烈如火。 帝王握住权柄,万物没有瘟疫病痛。 想到皇帝的功绩,我们喜欢饮酒奏乐。 向天敬献美酒,祈福洪福满盈。
去完善
释义
1. 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1131年至1162年。 2. 五方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神,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和中五个方位。 3. 赤帝:南方之神,又称炎帝。 4. 《祐安》:古代祭祀乐曲之一。 5. 四月维夏:指农历四月已经进入夏天。 6. 兆于重离:指太阳照耀大地,万物生长。 7. 帝执其衡:指炎帝掌管着炎热的天气。 8. 物无疠疵:指万物在炎热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9. 皇帝功:歌颂皇帝的功绩。 10. 思乐旨酒:指怀念皇帝的美德,享受美好的音乐和美酒。 11. 奠爵:指向神灵献上美酒。 12. 既成:已经完成。 13. 垂福:指赐予福祉。 14. 有:表示肯定或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描绘赤帝(南方之神)的祭祀活动。诗的开头“四月维夏”点明时间是在夏天,即赤帝主管的季节。接下来“兆于重离”则用象征的手法描绘出太阳照耀大地的景象,以此比喻赤帝的光辉。 在描写赤帝的形象时,诗人使用了“帝执其衡,物无疠疵”来表达他对赤帝掌管万物生长的能力的赞美。赤帝作为南方之神,意味着生命和生长,他的存在使得世间万物没有疾病和瑕疵。这种描述赋予了赤帝以强大的神性,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于皇帝功,思乐旨酒”是对赤帝功绩的赞美。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为了感谢赤帝的功劳,希望以音乐和美酒来祭奠他。这里的“思乐”是指美妙的音乐,而“旨酒”则是好酒,都是用来表达对赤帝的敬意。 最后两句“奠爵既成,垂福则有”则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这种仪式祈求得到赤帝的庇佑和福祉。在这里,“奠爵”指的是把酒献给神灵,而“垂福”则是希望神灵能够赐福给人间。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帝的祭祀活动,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赤帝酌献用《祐安》。》是南宋时期的一首古体诗,作者佚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正值南宋政权建立初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 在这一时期,作者可能是一位生活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的知识分子或官员。他可能对南宋初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所关注,并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五方帝的祭祀,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期许和祈求。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刚刚建立,面临金国的军事压力和国家内部的动荡。因此,国家政权的稳固和国民生活的安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外,儒家文化在当时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对儒家教义的践行也成为知识分子和官员的责任。 综上所述,《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赤帝酌献用《祐安》。》这首古体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绍兴年间,作者可能是生活在临安的一位知识分子或官员。在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的时代背景下,作者通过对五方帝的祭祀,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期许和祈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