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六

标题包含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六
不唯禁足,亦乃禁口。 不唯禁口,亦乃禁手。 不唯禁手,亦乃禁心。 禁心不禁口,日日嫌佛丑。 禁口不禁手,累及眉头皱。 禁手不禁心,罪过转弥深。 禁足更禁口,蚁子衔椀走。 禁口更禁手,垂杨生左肘。 禁手更禁心,大地是黄金。 要得一夏安乐,细看两重注脚。 山僧恁么说话,大似不龟手之药。 明珠一颗价难酬,不是知音便暗投。 翻笑药山空费力,水清鱼现不吞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仅限制行动,也要约束言语。 不仅限制言语,还要禁止动手。 不仅限制动手,更要控制内心。 内心不受控,却抱怨每日遇见的佛陀不够完美。 动手不受限,导致眉头常常紧皱。 内心无法制止,罪行日益加深。 不能外出,也不能开口说话,如蚂蚁搬饭碗般寸步难行。 限制言语却不限制行动,如同杨柳生在胳膊上。 不能行动,不能言语,不能用心思考,仿佛整个大地都变成黄金。 要想过一个安宁的夏天,需要仔细理解这些告诫和注解。 僧人如此说法,就如同防水的良药。 一颗明珠价值连城,若非知音,只好暗自珍藏。 那些嘲笑药山努力的人,不过是“水清则鱼现”的道理,没有鱼儿会上钩。
去完善
释义
1. 不唯禁足:"禁足"指禁止行脚、闭关修行。“不唯”表示不仅仅、不仅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是关闭外出修行的门路。 2. 亦乃禁口:"禁口"指节制口舌。"亦乃"相当于"也是"。这句话意思是:也是限制言语的意思。 3. 亦乃禁手:"禁手"指避免动手动脚,保持安分守己。整句话的意思是:也是克制自己的手脚行动。 4. 亦乃禁心:"禁心"指控制内心的欲望、杂念。整句话的意思是:也是约束内心的思绪。 5. 禁心不禁口:这里"不禁"表示不禁、不受限制。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限制了内心,却没有限制言辞。 6. 日日嫌佛丑:"嫌佛丑"讽刺某些人表面上修行,却对佛法心生质疑。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人每天都觉得佛祖的形象不够完美。 7. 累及眉头皱:"累及"指牵累、连累。"眉头皱"形容人忧虑不安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导致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8. 罪过转弥深:"转"有增加、更加的意思。"弥深"指愈发严重。这句话的意思是:罪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严重。 9. 禁足更禁口:"更"指进一步、更进一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禁足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节制言论。 10. 蚁子衔椀走:"蚁子"即蚂蚁。"椀"同"碗"。这句话的意思是:蚂蚁搬运饭碗,喻指一切劳动皆为修习。 11. 禁口更禁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禁口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抑制手脚的行动。 12. 垂杨生左肘:"垂杨"指的是低垂的杨柳枝条。"生左肘"比喻人在冥想时的宁静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好像低垂的柳枝生长在人的左肘上一样,比喻寂静与宁谧。 13. 禁手更禁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禁手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抑制心中的欲望。 14. 大地是黄金: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个境界中,整个世界就像黄金般珍贵和美好。 15. 要得一夏安乐:"一夏"指一个夏季。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度过一个安宁祥和的夏天。 16. 细看两重注脚:"注脚"是对文字的解释或补充说明。"两重"指两层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仔细研读文本的两层含义。 17. 山僧恁么说话:"山僧"指的是隐居在山中的僧人。"恁么"表示如此这般、这样那样。这句话的意思是:出家人就是这样来谈论佛理的。 18. 大似不龟手之药:"大似"表示非常像。"不龟手之药"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指不冻手的药膏。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说法非常类似于不冻手的药膏。 19. 明珠一颗价难酬:"明珠"指稀有的珍宝。"难酬"表示难以用金钱衡量的价值。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就像一颗稀有的明珠,其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 20. 不是知音便暗投:"知音"指懂得欣赏的人。"暗投"指暗中投入、私下给予。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真正懂得的人,那么这种宝贵的见解就只能私下给予。 21. 翻笑药山空费力:"药山"是禅宗的一座名山,这里代指禅学。"翻笑"表示反过来嘲笑。这句话的意思是:反倒嘲笑那些只在理论上下功夫的禅修者。 22. 水清鱼现不吞钩:"水清鱼现"比喻事情真相大白。"不吞钩"指鱼儿不咬钓饵。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事情真相大白时,其中的道理就会自然显现出来,无须通过争论或引导就能让人领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禅宗修行的层次和程度,以及修行者应该达到的境地。首先,诗中提到了“禁足”、“禁口”、“禁手”和“禁心”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逐渐深入,从身体的约束到心灵的净化。其中,“禁足”是指限制行动,“禁口”是指禁止言语,“禁手”是指禁止动手,而“禁心”则是最深的境界,要求修行者控制内心的欲望和杂念。 在修行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禁心”而不顾其他方面,就会像诗中所描绘的那样,每天都觉得佛像丑陋,这是因为修行者的内心还不够纯净。而如果只注重“禁口”而不顾“禁手”,则会让人感到焦虑和烦恼,因为言语和行为都会影响人的心境。同样,只注重“禁手”而不顾“禁心”,罪过会更加严重,因为只有内心的纯净才是真正的修行。 在修行的最高层次,也就是“禁足更禁口”和“禁口更禁手”,修行者需要做到言行一致,身心合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大地是黄金”的境界,即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无瑕。 最后,诗人以“要得一夏安乐,细看两重注脚”结尾,意味着要想在禅修中获得真正的安宁和快乐,就需要仔细领会诗中的含义,理解修行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诗人还以“山僧恁么说话,大似不龟手之药”来比喻自己的教导,认为这就像是能够防止手冻伤的良药一样,对修行者有很大的帮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六》是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怀深所创作的。在怀深的诗歌中,他以独特的禅意和深刻的哲理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5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中期,社会动荡,佛教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时期,怀深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诗僧,他的一生都在追寻内心的宁静和对佛学的深刻理解。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对生活的思考,以诗为禅,借物言志,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到见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怀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他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来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禅宗思想的核心观念。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