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单令双清阁
中扃有天游,一室四海见。
倘无空虚地,六凿互争战。
琴堂故萧爽,向也正墙面。
棘茨莽蒙蔽,鼷鼠纷旋转。
刬除资豁达,顿觉云水眩。
瞰临幽阁出,率畧重营缮。
从容五六客,尚得摇歌扇。
西山隔雉楼,佛髻三两现。
渺然宜北望,深碧湛芳蒨。
群峰涌翠浪,远迩相明绚。
珍禽知几种,演漾花雪片。
有时惠风来,轻皱蹙霜练。
最怜明月夜,酒渴光可咽。
主人蔼优政,不媿宓子贱。
挠之莫能浊,聊用青白燕。
心澄迹自洁,眼静照还徧。
他年腾踏去,回观等邮传。
只今簷前渌,但足注诗砚。
予方混泥涂,每媿陪高宴。
更书梁栋间,何以贲花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中天有遨游,居室现四海外。
若无虚无之地,六凿彼此争斗。
琴堂故旷达,面向正墙处。
荆棘草丛遮盖,小鼠纷纷环绕。
清除障碍以显豁,顿时感觉云雾水气迷蒙。
俯瞰幽深亭阁显现,大致重新营建修缮。
招待从容的五六位客人,尚可摇曳歌扇。
西山隔着篱笆小楼,佛像的发髻隐约可见。
遥望北方美景宜人,深远碧绿的花卉绽放。
群山涌动翠绿波浪,远近之间明亮璀璨。
珍稀的鸟儿种类繁多,花瓣像雪花般飘落。
有时微风轻拂而来,轻轻拂过如霜的衣带。
最喜欢明亮的月光之夜,口渴时可以尽情赏月。
主人谦逊有礼,品德高尚,无愧于宓子贱的美名。
他的品行纯洁无暇,让我们身心清净,眼光专注。
未来某天腾飞而去,回首过去,恍若邮传。
如今檐前流水悠悠,足以滋润诗砚。
我正在污浊之中混迹,常羞愧于参加高雅的宴会。
在梁栋之间题诗,如何装饰这繁花的世界。
去完善
释义
1. 中扃:这里指中央之地。扃,门窗。
2. 六凿:即六根,佛教术语,指六种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意。
3. 琴堂:古代郡守的办公场所。
4. 棘茨:荆棘与藤蔓。茨,荆棘。
5. 廓达:空旷明亮。
6. 揆临:度量视察。
7. 幽阁:这里指清幽的小阁。
8. 葺治:修理整治。
9. 摇歌扇:唱歌跳舞。
10. 西山:这里指北京西山,又名洞庭山。
11. 佛髻:此处喻指山峰。
12. 深碧:深绿色。
13. 远迩:远近。
14. 珍禽:珍稀的鸟类。
15. 演漾:形容鸟飞翔的样子。
16. 花雪片:花瓣如雪花飘落。
17. 惠风:和风。
18. 轻皱蹙霜练:微风吹动如霜般的丝绸。
19. 酒渴:喝酒后的口渴感。
20. 明月夜:明亮的月光。
21. 心澄:心境清澈。
22. 眼静:眼睛安静无躁。
23. 他年:以后。
24. 腾踏:腾飞。
25. 邮传:驿站。
26. 檐前渌:门前屋檐下的绿水。
27. 花县:县花,县衙里的花卉。
28. 青白燕:安宁平和的生活。
29. 挠之莫能浊:心胸宽广不受世俗污染。
30. 遥岑:远方的高峰。
31. 睇眄:看视。
去完善
赏析
《题单令双清阁》是南宋文人胡寅的一首诗,描述了他游览双清阁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双清阁的清幽雅致的景致。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首联“中扃有天游,一室四海见”,描绘了双清阁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诗人通过“天游”和“四海见”的对比,表达了双清阁虽然身处狭小空间,却能让游客感受到宽广的世界。
颔联“倘无空虚地,六凿互争战”,揭示了人们内心的冲突。如果没有这片清静之地,人们的内心欲望会互相争斗。这里的“六凿”出自《庄子·养生主》,指人的六种感官。
颈联“琴堂故萧爽,向也正墙面”,描述了双清阁的环境特点。琴堂指代双清阁,萧爽表示清凉、舒适的感觉。诗人以“正墙面”来形容双清阁的正面,突出了它的端庄大气。
尾联“他年腾踏去,回观等邮传”,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将来能够功成名就,回头再看这段经历,就如同路过驿站一般轻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单令双清阁》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胡寅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5年,正值南宋初期。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南侵、宋金和议等。这些事件对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时期,胡寅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和政治家,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曾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贬官,后又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工部尚书。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人生遭遇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创作《题单令双清阁》时,胡寅正处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诗歌描绘了双清阁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