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
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料想你在异乡遇到美好的节日,内心也应该是暗暗悲伤凄凉的吧。

去完善
释义
香径:花间小路;苔钱:苔藓因形状似钱而得名

去完善
赏析
此诗开篇通过“往年”与“今日”的鲜明对比,勾勒出物是人非的惆怅。前两句描绘昔日与友人在鸾桥上的惬意场景,“倚朱阑”“咏柳绵”,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文人雅兴。而后两句笔锋一转,“独来”“无人迹”突出了此时此刻的孤独冷清,曾经热闹的地方如今被苔藓覆盖,更显荒芜。
中间两联进一步深化情感。“伤心阔别三千里”从空间距离上强调离别的遥远,“屈指思量四五年”则从时间维度凸显分别的漫长,时空交织,将思念之情渲染得愈发浓烈。
结尾处诗人推己及人,想象友人在他乡逢佳节时也会心怀凄然,不仅拓宽了诗歌的情感范畴,还使得这种思念超越了个人层面,具有了一种普遍的人性共鸣。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深沉,读来回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彼时社会动荡,诗人韩偓正处于人生中历经沧桑、饱尝离乱之苦的阶段。他曾在前朝为官,见证朝堂风云变幻,后因战乱而漂泊流离。此诗写于寒食节,这是一个易引发思乡怀人之情的传统节日。诗人重游旧地李氏园亭,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与友人在此同游、吟诗作对的美好时光,而今却物是人非,孤身一人面对荒凉景象,不禁感慨万千,遂写下这首充满哀愁与思念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