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诗家偏为此伤情,品韵由来莫与争。
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杏花:一种植物,指杏花开放的季节或景色。
2. 司空图:唐朝诗人。
3. 此伤情:形容人们看到杏花开时产生的悲伤情感。
4. 品韵:品味诗歌的韵律和韵味。
5. 莫与争:无法与之相比。
6. 解笑:懂得笑。
7. 解语:能理解人的言语。
8. 慵语:懒散地说话。
9. 倩莺声:借用黄莺的叫声来比喻美好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杏花》这首古诗中,司空图表达了诗人对杏花的特殊情感。第一句“诗家偏为此伤情”意味着诗人偏爱观察和描绘杏花这种娇美但短暂的景色,以此引发对时光流逝、美丽转瞬即逝的感慨;第二句“品韵由来莫与争”则说明了杏花的美好品质和韵味无人能比。接下来的两句“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则更进一步地描述了杏花的美:它的绽放如同欢笑,衰败又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而它慵懒的声音只有黄莺的叫声可以媲美。整首诗以杏花的形象为主题,寓意着美好易逝的人生哲理,同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杏花》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由著名的文学家、诗评家司空图所著。司空图是唐宣宗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曾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挫折,因此开始关注诗歌的创作。在创作《杏花》时,他正处于人生的中年期,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晚唐时期,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政治腐败严重。然而,这并未阻止文人墨客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司空图的这首《杏花》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在诗中描绘了杏花的美丽和生命力,以及它对春天的渴望。通过这首诗,司空图传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