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鸳鸯二首

标题包含
鸳鸯二首
双丝绢上为新样,连理枝头是故园。翠浪万回同过影, 应念孤飞争别宿,芦花萧瑟雨黄昏。 钿鎞雕镂费深功,舞妓衣边绣莫穷。无日不来湘渚上, 应笑豪家鹦鹉伴,年年徒被锁金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皮日休(约公元834年-约公元882年),字逸少,襄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早年经历:皮日休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左右出生,成年后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丝绸上绘制出新图案,依偎在一起的花朵犹如故乡的美景。绿浪翻滚,波光粼粼,仿佛是它们的影子共同走过岁月。我们应当想象那些独自飞翔的鸟儿,在黄昏的雨幕中寻找各自的栖所。它们在风中萧瑟,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 这些精细的纹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如同舞者华丽的衣裳,锦绣繁华,没有尽头。而那些点缀其中的花鸟鱼虫,更是赋予了它们生机与活力。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湘江的水畔驻足,欣赏这些精美的作品,感叹于生命的美好和艺术的力量。 相比之下,那些富贵人家的鹦鹉虽然生活得舒适,却只能被困在金笼子里度过一生。或许,它们也会羡慕那些在风雨中自由翱翔的生灵吧。
去完善
释义
1. 双丝绢:指用两股丝线织成的细绢。 2. 新样:新的花样或式样。 3. 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 4. 故园:故乡,家园。 5. 翠浪:绿色的波浪,这里借指枝叶的摆动。 6. 万回:形容多次重复的动作。 7. 过影:相互交错的身影。 8. 孤飞:独自飞翔,这里指鸳鸯中的一只。 9. 别宿:指其他栖息的地方。 10. 芦花:芦苇的花朵,这里指秋天的景色。 11. 萧瑟:形容秋天草木凋谢的景象。 12. 钿鎞:一种镶有宝石的簪子。 13. 雕镂:雕刻,镂空。 14. 舞妓:跳舞的女子。 15. 无日不来:每天都来。 16. 湘渚:湘江的水中小洲。 17. 应笑:猜测可能会笑。 18. 豪家:富豪之家。 19. 鹦鹉伴:指被束缚在豪华家庭的宠物。 20. 金笼:金属制成的鸟笼。
去完善
赏析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鸳鸯的形态和习性,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 第一首诗通过描绘鸳鸯在丝绢上的新样和在枝头连理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鸳鸯的生活环境和姿态。诗中提到的“翠浪万回同过影”意味着鸳鸯总是在水面上穿梭飞行,形影不离;而“应念孤飞争别宿,芦花萧瑟雨黄昏”则暗示了鸳鸯即使面临困境,也会坚强地生活,追寻自由。 第二首诗则从鸳鸯的美丽形象和华丽装饰入手,表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中提到“钿鎞雕镂费深功,舞妓衣边绣莫穷”表现出鸳鸯美丽的外表下所蕴含的高贵气质。同时,诗人通过对鸳鸯与豪家鹦鹉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身陷樊笼、失去自由的哀叹,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鸳鸯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创作的组诗。这组诗共计两首,以鸳鸯为主题,通过对鸳鸯形象及行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真挚爱情和美满婚姻的赞美。 在创作这组诗篇时,皮日休正处于科举落榜后的沉寂时期。作为一位热爱写作并具有远大抱负的文人,皮日休一直渴望能够金榜题名,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然而,现实中的多次科举失利使他对人生、理想和信念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这期间,他愈发关注民间百姓的疾苦,关心社会的风俗民情,这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但另一方面,士人阶层对于科举制度的依赖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如过分追求功名、忽视道德品质等。与此同时,婚姻观念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感情的基础。这些时代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皮日休的思想和行为,使他对人生的看法更加成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