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露水沾染了白霜般的枫叶,使得叶子变得轻盈。夕阳斜照在叶片上,使其更加明亮。这些枫叶如同一阵烟雾般飘散在空中,带着秋天的色彩。它们随波逐流,传递着千里的思念之情。月亮升起时,枫叶的影子隐匿其中,谁能在家中陪伴蟋蟀的叫声呢?这一瞬间的凋零并没有带来太多伤感,只是静静看着清风将这景色剪裁出来。
去完善
释义
《红叶》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以下是每句的注释:
1. 露染霜干片片轻: "露染"表示露水沾染在叶片上,"霜干"指经过霜降的树枝。"片片轻"描述了红叶随风飘落的轻盈状态。
2. 斜阳照处转烘明: "斜阳"指傍晚夕阳的光线,"转烘明"形容光线照耀下的红叶显得分外鲜艳明亮。
3. 和烟飘落九秋色: "和烟"指伴随烟雾的飘落,"九秋"指的是深秋季节。这句描绘了红叶随着烟雾、秋风一起飘落的美景。
4. 随浪泛将千里情: "随浪"形容叶子的起伏不定,"千里情"寓意红叶寄托了人们的离愁别绪之情。
5. 几夜月中藏鸟影: "月"象征宁静的夜晚,"鸟影"暗示鸟儿在月光下寻找藏身之地。这句展示出夜晚静谧的氛围。
6. 谁家庭际伴蛩声: "家庭际"意味着普通百姓的家庭院落,"蛩声"指的是蟋蟀的叫声。这句话表现了秋天的夜晚,红叶与蟋蟀共鸣的景象。
7. 一时衰飒无多恨: "衰飒"指草木枯萎凋谢的景象,"无多恨"表示对这种景象并无太多遗憾或伤感。
8. 看着清风彩剪成: "清风"喻指大自然的力量,"彩剪成"表示红叶如同被彩色的剪刀裁剪而成。这最后一句赞叹了大自然的神奇创作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红叶》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红叶。首句“露染霜干片片轻”描绘了枫叶在清晨的露水和霜降下呈现出轻盈的美感。第二句“斜阳照处转烘明”则是夕阳照射下的红叶,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第三句“和烟飘落九秋色”形象地描绘了枫叶随着烟雾慢慢飘落下来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第四句“随浪泛将千里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枫叶随波逐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枫叶可能代表着诗人的某种情感。
第五句“几夜月中藏鸟影”描绘了月光下的枫叶,鸟儿在其中隐藏的身影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第六句“谁家庭际伴蛩声”则表现了枫叶在寂静的夜晚与蟋蟀的声音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表达了对红叶的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叶》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末时期。在公元9世纪末期,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仍。
在这个时期,吴融经历了宦海浮沉,他曾担任过翰林院学士、知制诰等职位,但因直言敢谏,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吴融在政治上的挫折使得他对时事有着深刻的洞察,这在他的诗作中也得到了体现。
《红叶》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红叶这一意象,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当时,唐朝的社会矛盾和战争局势使得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而红叶的绚丽色彩与周围环境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繁华背后的危机四伏。
总之,《红叶》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末时期,吴融在这个时期历经宦海沉浮,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体察。通过红叶这一意象,他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