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
天寒常早睡,不待日光敛。
恐碍山猿入,柴门未尝掩。
落叶打窗鸣,枕间疑雨点。
起视西峰头,月残星闪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气寒冷时,我会早早地入睡,而不去等待日光的消逝。
恐怕因为关闭了院门,使得山中的猴子无法进入。
落叶拍打窗户的声音让我以为是下雨了,所以起身看了一眼。
此时月亮已经落下,繁星闪烁在西边的山峰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天寒:天气寒冷。
2. 早睡:提早睡觉。
3. 日光敛:太阳的光线收敛,即日落。
4. 碍:阻碍,影响。
5. 山猿:生活在山里的猴子。
6.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
7. 未尝:未曾,从未。
8. 落叶打窗:指风吹过,叶子打在窗户上。
9. 疑:怀疑,猜测。
10. 西峰:西边的山峰。
11. 月残:月亮逐渐暗淡,即将消失。
12. 星闪闪:星星闪烁,明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睡早起的乡村生活景象,诗中透出一种闲适而悠远的生活情趣。“天寒常早睡”写的是冬季严寒的日子,人们早早地入睡以避寒冷。这种日常习惯并非因为无所事事,而是对生活的珍惜和敬畏,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不待日光敛”写出的是自然界的壮观变化:日出日落,岁月匆匆,人类个体在这些宏大的事物面前显得格外渺小。同时这也暗含着诗人自觉地遵守自然规律,敬畏生命的态度。
“恐碍山猿入,柴门未尝掩”写出了诗人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他不担心山猿的闯入,反而保持柴门的敞开,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以及对生命自由的理解。
“落叶打窗鸣,枕间疑雨点”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景象,是诗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细致观察。落叶敲击窗户的声音让诗人以为是雨滴落在地面,这两句诗充满生活趣味,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敏锐洞察力。
“起视西峰头,月残星闪闪”则是诗人深夜醒来时的所见。他起身看到月亮已经落下,只留下星星闪烁在天际。这一景象既表现出时间流逝的无声无息,也表现出夜晚宁静而又神秘的气氛,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以及生命的无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睡》是宋朝诗人释文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早早入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向往平静生活、远离世俗纷扰的人生态度。
在公元11世纪的宋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这个时代也是战乱频发、政治斗争激烈的时代。释文珦作为一位出家僧人,他选择远离红尘,追求内心的宁静。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早睡的向往,实际上是希望能够在夜晚的宁静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在释文珦生活的时代,佛教文化在民间广泛传播,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释文珦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禅宗色彩,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早睡》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释文珦通过描绘早睡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