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赞
散诞不拘仪轨,街头走到街尾。
逢人大笑呵呵,那个知渠肚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性不受束缚,从街头漫步至街尾。
见人就开怀大笑,谁知他心中所想。
去完善
释义
1. 散诞:游手好闲,无拘无束。这里指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2. 不拘仪轨:不受礼俗的约束。
3. 街头走到街尾:形容走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4. 逢人:遇到的人。
5. 呵呵:笑声。
6. 渠:他。
7. 肚里:心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布袋和尚形象和精神的诗。诗人以释祖先的视角赞美布袋和尚的豁达、乐观和自在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人通过“散诞不拘仪轨”描述布袋和尚超脱世俗礼法,不受拘束的形象。接着用“街头走到街尾”描绘他的自由生活和广泛接触群众的方式。然后以“逢人大笑呵呵”强调布袋和尚与人交往时的喜悦和豪放之情。最后以“那个知渠肚里”揭示出布袋和尚内心的智慧和高洁,表达出人们虽然无法完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但他依然能在生活中保持这样的开朗与乐天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布袋赞》是南宋诗人释祖先所作的一首赞美布袋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然而,在这种环境下,禅宗佛教却得到了迅速发展。释祖先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他曾担任过寺庙住持,但因战乱而被迫离开家乡,四处云游,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禅宗佛教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他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虽然偏安江南,但在政治上却出现了许多腐败现象。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禅宗佛教强调内心的平静和顿悟,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因此,禅宗佛教在南宋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释祖先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布袋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物品,从中体悟禅意。这首诗反映了释祖先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禅宗佛教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展示了南宋时期禅宗佛教的发展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