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上人所居金竹青琅玕一茎
潇洒非凡种,虚空是本心。
才生一青玉,不数万黄金。
月写孤鸾影,风传丹凤音。
从兹护根本,会见别成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树木的美好与珍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珍爱自然、呵护生命的心意。
第一句“潇洒非凡种”描述的是那种潇洒飘逸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大自然中,与众不同。第二句“虚空是本心”则表达出植物生命的根本在于无垠的大地,也就是空无之中。
第三四句“才生一青玉,不数万黄金”,意味着这种植物非常珍稀宝贵,就像一块绿色的宝玉一样难得,而拥有它的主人却并不求取万金的价值。
第五六句“月写孤鸾影,风传丹凤音”进一步展现这株植物的优雅风采。在月光下,它的影子如同一只独飞的鸾鸟;风中传来它的声音,如同凤凰美妙的歌声。
第七八句“从兹护根本,会见别成林”传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关注并保护这些珍稀的生命,相信经过人们的努力,会有更多的同类得以繁衍生息,成为一片树林。
去完善
释义
《鉴上人所居金竹青琅玕一茎》是一首赞美金竹的诗。下面是该诗的字词注释:
1. 潇洒:此处形容金竹的生长状态,即自由不羁、飘逸脱俗。
2. 非凡种:指金竹非同寻常的品种。
3. 虚空:佛教用语,表示无实体、无固定形态的状态。这里是比喻金竹的本质和生长过程。
4. 一青玉:指金竹的叶子,绿色如玉,故称“青玉”。
5. 数万黄金:形容金竹的价值贵重。
6. 月写孤鸾影:描述月光下金竹的影子犹如一只孤独的鸾鸟。
7. 风传丹凤音:意指风吹过金竹时,发出如凤凰般美妙的声音。
8. 从兹护根本:表示要珍惜和保护金竹这种珍贵的植物。
9. 会见别成林:预言金竹将会繁衍开枝,形成一片竹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竹这一珍贵植物的挺拔姿态和清新气质,以它作为象征,体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脱俗品质的赞美。首联即点明金竹“潇洒非凡种”的独特之处,强调其空灵、自在的本性;接下来的颔联进一步强调金竹的优秀品质,用它与一般植物进行对比,更突显其珍稀程度;颈联则通过月色下映照出的金竹身影和风吹过的声音表现其清雅之美;最后诗人寄寓希望于金竹的成长,暗含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对高尚品德的坚持。整首诗形象生动,富有哲理,在欣赏金竹之美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深刻的人生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鉴上人所居金竹青琅玕一茎》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文珦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末年(公元1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和纷争,以及后来的北宋王朝的建立。
释文珦生活在这一时期,他是一个僧人,热爱自然,对生活中的点滴变化都有深刻的感悟。他在寺庙里修行,同时也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作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在《鉴上人所居金竹青琅玕一茎》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一片金色的竹林,翠绿的琅玕竹错落有致,一茎琅玕竹笔直地立在竹林中,显得格外挺拔。这幅画面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然而,尽管生活充满困苦,释文珦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用诗歌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这也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应该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