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陶靖节祠

标题包含
陶靖节祠
涛阳欲归田,彭泽先解绶。 有琴何必弦,无诗不可酒。 秋黄篱下菊,春绿门前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涛阳想要辞官回乡,彭泽提前解除了官职。 有琴就不必需要弦线了,没有诗歌就不能喝酒。 秋天的黄色菊花在篱笆下绽放,春天的绿色柳树在门前摇曳。
去完善
释义
【涛阳】指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其晚年居住庐山,故又称“陶靖节”。 【欲归田】指陶渊明辞官归田的意愿。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北部。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决定辞官回乡。 【解绶】指解开系官印的丝带,表示辞去官职。绶,古代系官印的丝带。 【有琴何必弦】指陶渊明虽然不善弹琴,但有琴相伴也是一种乐趣。弦,指弹奏古琴。 【无诗不可酒】指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饮酒密切相关,他的许多诗篇都描写了饮酒的乐趣。 【秋黄篱下菊】描述秋天时,菊花盛开的美景。 【春绿门前柳】描述春天时,柳树新绿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杰为陶靖节(陶渊明)所建的祠堂而作。诗人通过陶靖节的典故,描绘出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之中的高雅志趣和闲适心态。 首联“涛阳欲归田,彭泽先解绶”,讲述了陶渊明辞官回乡的故事。陶渊明字元亮,别号陶靖节,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隐逸诗人。他在彭泽令任上,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挂冠辞官,归隐田园。这两句表现出陶渊明弃官务农的果断和毅然决然。 颔联“有琴何必弦,无诗不可酒”,进一步描述了陶渊明的生活情态。他虽身处乡野,却琴不离手,诗兴满怀,尽情地享受着饮酒赋诗的乐趣。表达了陶渊明高洁的人格和旷达的人生哲学。 颈联“秋黄篱下菊,春绿门前柳”,以秋天的菊花和春天的柳树作为陶渊明田园生活的象征。菊花象征着陶渊明的品质高洁,柳树则代表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展现了陶渊明在乡村生活中尽享自然美景,怡然自乐的情境。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传颂了他的隐逸之志和田园之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陶靖节祠》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杰为纪念陶渊明所作的。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辞赋家,他以其淳朴自然的田园诗而闻名于世。杨杰在南宋时期也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对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歌作品非常敬仰。 在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南宋正处于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在与北方的金国进行长期抗争的同时,国内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开始反思社会问题,寻找精神寄托。陶渊明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田园诗歌表达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杨杰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在这一特殊时期创作了这首《陶靖节祠》,旨在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陶渊明的形象和精神,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