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座主自西山来求语
灯窗苦读觉身癯,暂握筇枝访野夫。
爱竹劲思持玉节,看梅闲共数银须。
西山月冷归招隠,南岳风清欲步趋。
灵利莫教人指去,且教船子老江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灯光下苦读使我感到身心俱疲,暂时放下书本去拜访乡野间的农夫。
我喜爱竹子那坚韧的品质,仿佛手握着玉一般的节操;我欣赏梅花,与它一起细数雪白的花蕊。
在西山的月光中我感受到了宁静,想要隐居其中;南岳的风轻云淡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努力向前的步伐。
千万不要让别人的指点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而应该像那位操舟的老者一样,从容地在江湖中游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仁座主:仁,指仁爱;座主,即科举考试中位居第一的人,这里可能是作者的自我称呼或尊称。
2. 西山:在中国地理中,有多个名为西山的地点,此处具体所指不明。
3. 筇枝:筇是一种竹制的拐杖,筇枝即竹子制成的拐杖。
4. 爱竹:比喻对事物的喜爱,此处可能指对竹子的喜爱。
5. 玉节:玉石制成的符节,常用于古代官员之间的通信。
6. 看梅:欣赏梅花,此处可能指在赏梅时。
7. 银须:形容胡须花白,此处可能指作者自己的胡须。
8. 西山月冷归招隠:描述了西山月色的清冷,以及作者打算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
9. 南岳: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
10. 风清:风清月明,形容环境宁静美好。
11. 步趋:跟随前人的脚步,此处可能指效仿前人的生活方式。
12. 灵利:聪明伶俐,此处可能是作者对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人的赞誉。
13. 船子:摆渡的人,这里可能是作者自比为摆渡人,意指引导他人走向正确道路。
14. 老江湖:在江湖中历练多年,经验丰富的人,这里可能是作者自喻经历丰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僧释绍昙所写,主要描述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历山水、探访野夫的过程。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视角将所见所感融入到诗歌中,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 灯窗苦读觉身癯:这句描绘了诗人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身体消瘦的画面。作者用“灯窗”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他勤奋学习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知识的热衷和对生活的严谨。
2. 暂握筇枝访野夫:诗人放下书本,暂时放弃繁忙的学术生活,拄着筇杖去寻找山野村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平民百姓生活的关注。
3. 爱竹劲思持玉节,看梅闲共数银须:这两句分别描写了诗人在竹子和梅花之间感受到的美好品质。他热爱竹子那坚韧挺拔的精神,同时也享受于与友人们一起悠闲地欣赏梅花的生活。这里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平静生活的追求。
4. 西山月冷归招隠,南岳风清欲步趋:这两句主要叙述了诗人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观。通过描写西山的月光和南岳的风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5. 灵利莫教人指去,且教船子老江湖:这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被世俗束缚,而是应该像江湖船夫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这句话传递出诗人超脱尘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仁座主自西山来求语》是宋代诗人释绍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1250年前后,即南宋末年。
在这个时期,释绍昙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不仅具有高深的佛学修养,还富有文人墨客的才情。他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交游甚广,互相唱和,作品多为描写山水、抒怀言志之作。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在北方,金朝逐渐衰落,蒙古势力开始崛起并不断南侵;南方则是在临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朝廷,但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依然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绍昙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用诗歌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仁座主来自西山,而西山位于杭州西郊,风景秀丽,是江南著名的佛教胜地。在这里,释绍昙遇见了仁座主,两人相谈甚欢。仁座主请求释绍昙为他写一首诗,于是就有了这首《仁座主自西山来求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