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枯木
乞与空斋伴我闲,风霜谙尽各苍颜。
不妨黛色凌云干,蟠屈生绡寻尺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与我共度空灵的书斋时光,在岁月的风霜中我们各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我们共同欣赏那墨绿的山水画,在画卷中寻找那一尺见方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乞与:给予,给予东西。
2. 空斋:寂静的屋子。
3. 风霜谙尽:经历风霜的老练样子。谙,熟悉,了解;尽,所有,完全。
4. 黛色:青黑色。
5. 凌云干:直冲云霄的树干,比喻壮志凌云。
6. 蟠屈:蜿蜒曲折的样子。
7.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这里指画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画枯木》以自然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枯木图。首句“乞与空斋伴我闲”,意为让这幅画陪伴我在寂静的书房中度过闲暇时光。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喜爱之情,又展示了画家精湛的技艺。
第二句“风霜谙尽各苍颜”,形容枯木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洗礼,呈现出沧桑的面容。这句诗揭示了画作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
第三句“不妨黛色凌云干”,意味着虽然画中树木已枯,但它的枝叶仍然呈现出苍翠的色彩,仿佛有凌云之气。这句诗赞美了画作的精湛技艺,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蟠屈生绡寻尺间”,描述了画面中树木弯曲盘绕的姿态,这种形态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这句诗既展示了画作的细致之处,也引发读者对画面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画枯木》是宋代诗人仲并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即公元960年-1279年。在仲并生活的时代,国家政治稳重,文化繁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宋文化”。
在那个时代,士人阶层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儒家文化得到广泛推广和尊重。因此,许多文人墨客热衷于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以表达个人的才情和思想观念。仲并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时代的熏陶和影响。
然而,在这个繁荣的年代,仲并也经历了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步入仕途,曾为地方官吏,但因官场斗争等原因遭到排挤,最终被贬为庶民。这些经历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对社会的认识更加透彻。
在这样的背景下,仲并创作了这首描绘枯木的画诗。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将自然界的枯木描绘得栩栩如生,赋予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深沉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枯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