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祖典座往南岳

标题包含
祖典座往南岳
寂寞相从恰四年,不曾谈著祖师禅。 杖藜七十二峰去,点破潇湘水底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子益,又称僧子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有限,以下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的简要介绍: 1. 出生与出家:释子益出生于五代时期的南汉(今广东一带),具体生年不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祖典座:指祖堂的典座师,即禅宗寺庙中的负责人之一,负责寺中日常事务。 2. 南岳: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中国的佛教圣地之一。 3. 释子益:唐朝时期的禅师,曾担任祖典座一职。 4. 相从:相互跟随,这里指与祖典座共同修行。 5. 恰:恰好,正好。 6. 四年:指作者与祖典座共同修行的四年时间。 7. 不曾谈著祖师禅:未曾谈论过禅宗的祖师禅法。 8. 杖藜:手持拐杖,形容年迈或病弱的状态。 9. 七十二峰: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座山峰,这里是形容地形复杂。 10. 潇湘:湘江的古称,流经湖南长沙等地。 11. 水底天:形容水面下的天空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释子益一起游历南岳的情景。诗中,“寂寞相从恰四年”表达了诗人与释子益相伴四年的孤独感;“不曾谈著祖师禅”则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默契,即使四年间没有过多交谈,也依然能领悟彼此的心意;“杖藜七十二峰去”表明了他们跋山涉水的艰辛历程;最后一句“点破潇湘水底天”则用优美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在旅途中所见的壮观景象,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祖典座往南岳》是唐代诗僧释子益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岳衡山的敬仰之情和对禅宗祖师的怀念之意。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代中晚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佛教、道教等各种宗教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背景下,释子益作为一位诗僧,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赞誉。 释子益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禅意和哲理。他曾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文人墨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对南岳衡山的敬仰之情和对禅宗祖师的怀念之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仰的执着。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子益正值壮年,他的思想和人生观已经趋于成熟。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他在诗歌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禅宗哲学为指导,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