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枕屏竹炉与刘公达致政道室
不画椒房百子图,销金帐下拥流苏。
聊将鸥鹭沧洲趣,伴送江西古竹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描绘椒房百子图,却于华丽的销金帐里摆设着流苏。暂时放下那清高的鸥鹭之趣,陪伴我一同欣赏这来自江西的古老铜炉吧。
去完善
释义
1.椒房: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建筑形式,这里指代宫廷生活。
2.百子图:传统图案之一,描绘多子多福的场景。
3.销金帐:一种华美的帷帐。
4.流苏:装饰用的丝线或羽毛等下垂的穗状物。
5.鸥鹭:鸟类的一种,在这里寓意隐逸的生活。
6.沧洲:水边的陆地,寓意隐居的地方。
7.江西:地名,此处指的是江西省。
8.古竹炉:古代的竹制香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椒房百子图”和“销金帐下拥流苏”两句,暗示了宫廷的繁华与奢侈,而诗人却选择用“不画”和“聊将”来表达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期望。接下来的“鸥鹭沧洲趣”和“江西古竹炉”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友人品行的赞美。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枕屏竹炉与刘公达致政道室》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一首赠礼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5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稳定,文人墨客之间交流频繁,相互赠送礼品以示友好和尊敬成为一种风尚。
在这段时间里,姜特立本人的人生经历较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官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回乡,过上了一段隐居生活。在与刘公达的交往过程中,两人志趣相投,成为了好朋友。此次赠礼,既表达了姜特立对刘公达的敬意,也体现了他们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共同爱好。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士人阶层非常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态度。因此,姜特立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朋友诚挚的感情,同时也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既有个人经历的一面,也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两者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韵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