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
塞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
故人今不在。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芦叶覆盖的小洲上。
沙土延伸在浅水中。
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再次来到南楼的景色。
柳树下系船还不太稳定,才几天时间,又到了中秋节。
黄鹄断矶的头上。
老朋友现在已经不在了。
曾经的江山,如今全是新的忧愁。
想要购买桂花,一起喝酒,终究不如年轻时那般的游历。

去完善
释义
1. 汀洲:指水边的小洲。
2. 塞沙:指沙粒细碎。
3. 南楼:指黄鹤楼。
4. 黄鹤断矶:指黄鹤楼前的矶石已断裂。
5. 故人:指过去的友人。
6. 旧江山:指过去的江山景色。
7. 浑是新愁:形容新愁重重。

去完善
赏析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是南宋词人刘过的作品。这首词以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作者重访南楼时的感慨。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忧伤和无奈,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上片主要描绘了作者重访南楼的情景。“芦叶满汀洲”,以芦叶和汀洲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塞沙带浅流”,则通过沙塞和浅流的描绘,展现了江水悠悠、时光荏苒的意境。这两句词以自然的景物为引子,为下文抒发情感铺垫了基调。
下片转而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二十年、重过南楼”,时间跨度之大,足以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通过对柳下系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无奈。而“中秋”这一节日,更是让人想起了团圆和离别,增添了词中的忧伤气氛。
结句“黄鹤断矶头,故人今不在”,以黄鹤楼和断矶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孤独的身影,让人感慨万千。
整首词以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感悟。词中的芦叶、汀洲、柳下、黄鹤楼等景物,都充满了诗意,让人陶醉其中。同时,词中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也让人深思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多令》是南宋词人刘过的一首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198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王朝的衰落时期,金兵压境,朝政腐败,民生疾苦。刘过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这种局势深感忧虑。
刘过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性格豪放,不拘小节,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不顺,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愤懑之情。在《唐多令》中,他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此外,刘过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的文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提倡诗文革新,反对形式主义的文风。刘过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又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