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到郴几两月适当重阳而菊犹未开然江山清远又仙佛所居有足乐者因成鄙句以写离忧
重阳从古多伤感,逐客南来重叹嗟。
镜里但惊添白髪,樽前犹未见黄花。
求仙顿觉三山近,成佛无令一念差。
习气平生都扫尽,更凭橘水洗尘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是南宋诗人李光所作的一首描写重阳时节的抒怀诗。首联中,诗人提到重阳自古就是引发人们感伤的季节,而对于被贬谪到郴州的自己来说,更是感叹不已。颔联具体描绘了诗人的状态,表示自己在重阳时节却未见到菊花盛开,并且发现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这表明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哀伤。
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诗人期望能够找到仙境或佛国,求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消除生活中的痛苦和忧虑。最终,他决定要彻底清除日常生活中的恶习和杂念,并且要通过洁净身心来面对人生的烦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诗人李光在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谪至郴州,此诗作于其到达郴州后的两个月左右,即重阳节前后。在这段时间里,他远离了政治中心,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身处逆境,但李光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热爱自然、欣赏美景,把人生的苦难化为创作的动力。
当时,郴州地区江山秀丽,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这里,李光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此外,郴州还是一个宗教文化繁盛的地方,有许多寺庙和僧侣,这也给李光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他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了乐趣,也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某到郴几两月适当重阳而菊犹未开然江山清远又仙佛所居有足乐者因成鄙句以写离忧》这首诗,便是李光在郴州期间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虽然菊花开得稍晚,但眼前的江山美景却使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这种环境下,他不再忧虑过去的痛苦,而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将离愁化作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