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才伯仲之官
浣花溪头春可怜,两凫一凫飞上天。
晓窗清浄易一卷,兄弟过午无炊烟。
大凫白首古人上,小凫绿鬓东风前。
简书不畏畏泥滓,黄金污人须弃捐。
故山民病公所见,门前万里东吴船。
曩时雷电泣真宰,后世儿女成嫣然。
人生固有浪自许,毛发便窥肝胆全。
主家无地置弦索,妾身已为他人妍。
相携感慨一堕泪,唯我与汝非同年。
出门大笑亦不恶,此意嘿寄飞鸿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光无限美好的浣花溪畔,两只野鸭展翅高飞。清晨的阳光洒在干净的窗户上,我在阅读一卷诗书。中午时分,兄弟姐妹相聚一堂,围炉共享美食。
白头的大野鸭似乎饱经沧桑,而年轻的绿头野鸭则是生机勃勃。古人的简书追求清白,不受污泥玷污,就像真金不怕火炼。
我的故乡山水秀美,村民们过着恬静的生活。门前河面宽广,常有来自东吴的船只经过。曾经风云变幻的时代已经远去,如今的人间烟火如诗如画。
人生的起起伏伏,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透过表象,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家没有地方放置乐器,但我自身的美好已经足够让人欣赏。
你我相伴同行,感叹岁月的无情。然而我们之间并不是同年的经历,这让我更加珍惜彼此的陪伴。
我们走出家门,欢声笑语传遍四方。我将这深厚的情感寄托于天空中的鸿雁,让它带给我遥远的祝福。
去完善
释义
1. 浣花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条溪流,因杜甫的草堂坐落于此而著名。
2. 两凫一凫:指两位兄弟,这里是指宝昙的两个侄子伯才和伯仲。
3. 晓窗:清晨的阳光照射进窗户。
4. 大凫白首:大凫指的是年长的伯才,白首表示年老。
5. 小凫绿鬓:小凫指的是年轻的伯仲,绿鬓表示年轻。
6. 简书:古代用于官方通信的文书。
7. 黄金污人:用黄金来形容世俗的诱惑。
8. 故山:故乡的山。
9. 东吴船:指从东吴地区驶来的船只。
10. 嫣然:形容微笑的样子。
11. 浪自许:随意地自我期许。
12. 毛发便窥肝胆全:意思是说,通过外貌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
13. 主家无地置弦索:指主人家没有地方安置乐器。
14. 妾身已为他人妍:意思是说,自己的容貌已经因为别人的赞美而改变。
15. 相携感慨一堕泪:一起感慨而落泪。
16. 唯我与汝非同年:只有我和你们不是同一年出生的。
17. 出门大笑亦不恶:走出家门大笑也没什么不好的。
18. 此意嘿寄飞鸿边:这个意思默默地向飞鸿传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送伯才伯仲之官》,作者为释宝昙。诗歌的主题在于送别友人赴任,同时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生活哲学的独到见解。
首联中,“浣花溪头春可怜,两凫一凫飞上天”。作者借用春天的美景,比喻两位友人即将各自远行。其中“两凫一凫飞上天”,意味着他们即将踏上各自的人生道路,追求各自的理想。这种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前程的祝福和期许。
颔联中,“晓窗清浄易一卷,兄弟过午无炊烟。”作者描述了友人在清晨时的宁静时光,以及他们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其中“无炊烟”一词,传达了他们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的精神。
颈联中,“大凫白首古人上,小凫绿鬓东风前。”作者运用了大凫和小凫的比喻,分别对应年纪较大的伯才和年轻的伯仲。这里的“古人上”和“东风前”表达了对他们的激励和期望。诗人希望他们能够担当重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腹联中,“简书不畏畏泥滓,黄金污人须弃捐。”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诫和期许。他告诫他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要被世俗的利益所蒙蔽,要保持高尚的品质。
尾联中,“相携感慨一堕泪,唯我与汝非同年。出门大笑亦不恶,此意嘿寄飞鸿边。”这是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感慨。虽然他与友人年龄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如同手足般深厚。他希望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笑对生活,坚定前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伯才伯仲之官》是宋代诗人释宝昙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这个时间段内,释宝昙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出家为僧,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风格独特,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在释宝昙的生活中,他曾多次送别亲友出任地方官员,这使他深刻地体验到离别的痛苦和重逢的喜悦。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也值得关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上升,许多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在这种背景下,伯才伯仲等人离开家乡前往任职,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缩影。此外,宋朝时期佛教文化发展迅速,释宝昙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作品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当时的宗教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