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引
走马官奴金缕衣,食人膏血如瓠肥。
田夫力耕犹饿死,尔曹醉饱忘年饥。
天视生民同一子,胡为不平乃如此。
人众胜天且勿惊,天若定时天自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走马官奴:指封建时代管理马匹的官员及其属下。这里可能泛指达官贵人。
2. 金缕衣:用金丝线织成的华丽衣服,喻指富贵人家。
3. 食人膏血:形容这些人依靠剥削百姓为生。
4. 如瓠肥:像葫芦一样胖。比喻营养过剩的肥胖状态。
5. 田夫力耕:指普通农民辛苦劳作。
6. 尔曹:你们这些家伙。
7. 天视生民:意谓天地看待所有生命皆一视同仁。
8. 胡为:为什么。
9. 人众胜天: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时意味着人力可以战胜自然。但本诗意带反讽,所以这里的“人众胜天”应该理解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0. 天若定时天自平:强调客观规律不可违,但这里的“天定”也可能带有讽刺意味,暗示封建统治者粉饰太平。
去完善
赏析
《走马引》是诗人释文珦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所表达出的感慨与期望。在诗中,作者以“走马官奴”(意指豪贵)的富贵生活以及他们的享乐现象为背景,反观农民辛勤劳动却仍无法果腹的现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问题。此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公平正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首句描绘出豪门贵族身穿金缕衣、过着酒足饭饱的生活场景,紧接着又揭示他们这种富足的背后,却是农民的辛劳乃至生死挣扎。二句形成的强烈对比,形象地揭露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和残酷现实。
接下来的两句深化了对农民疾苦的反映,他们勤劳耕作却无法充饥度日,而那些过着奢侈生活的权贵们却忘却了民间的艰难困苦。这里“忘年饥”三个字将农民与官僚之间的贫富鸿沟和对立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使得诗歌的社会批判意义更加鲜明。
接下去的四句则是诗人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思考与质问:在天父面前,所有生命本应受到平等关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公平?随后,释文珦在诗句中传达了些许乐观的信念,认为人多力量大,民众团结的力量可以抵抗甚至战胜不公正的天命。最后一句,他借由“天若定时天自平”这个朴素而有力的说法,寄托了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走马引》是南宋诗人释文珦的一首描绘边疆战争的诗词。这首诗以走马为引子,表达了对战争的关注和对和平的期盼。
创作时间:这首《走马引》大概创作于南宋末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金朝、蒙古部落和南宋三国鼎立,战争频繁。
作者人生际遇:释文珦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诗人,他在这个时期生活在中国南方的临安(今杭州)。尽管他是出家人,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痛苦感同身受,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时代背景知识:在南宋末期,由于北方的金朝和新兴的蒙古部落的威胁,南宋朝廷疲于应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虽然繁华一时,但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座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文珦以走马为引子,表达了对战争的关注和对和平的期盼,显示出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和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