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鄜坊丘常侍
诏选将军护北戎,身骑白马臂彤弓。
柳营远识金貂贵,榆塞遥知玉帐雄。
秋槛鼓鼙惊朔雪,晓阶旗纛起边风。
蓬莱每望平安火,应奏班超定远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皇帝选拔了英勇的将军去保护北方的边疆,他骑着高头大马,手中握着红色的弓箭。在遥远的军营中,人们都能感受到将军的尊贵;在遥远的边防要塞,大家都知道那位威武的将领。秋天时,战鼓响起了,仿佛在警告着严寒的到来;清晨时分,军旗在风中飘扬。每当我看到远方的烽火,都会想起那些为国家安宁而努力的人们,他们如同汉代名将班超一样,拥有着安定边疆的伟大功勋。

去完善
释义
鄜坊:古代地名,位于陕西省中部偏北地区,是古代秦国时的属地。
丘常侍:为宦官的一种称呼,即皇帝的侍从官。这里代指某位官员。
护北戎:护,保护;北戎,指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此处的“北戎”与首句中的“将军”相对应。
柳营:东汉名将周亚夫治军严谨的故事,士兵皆被要求持箭而跪,令汉文帝称赞不已。周亚夫治军的地点正是细柳营,后用“柳营”泛指军营。
金貂:汉代皇帝赐予近臣的冠饰,后来成为权贵的象征。
榆塞:边疆要塞。此处形容丘常侍所在的地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鼓鼙:军事战争中用于振奋士气的战鼓,同时也象征着战争的紧张气氛。
朔雪:指北方的冰雪。
旗纛:军队中用来表示身份或指挥的旗帜。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这里象征朝廷或都城。
平安火:古代烽火台上用以传递军情信息的信号,通常代表平安无事的信号。
班超:汉代著名将领,曾派西域立下赫赫战功,实现了中国领土的统一,后被封为定远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将军丘常侍奉诏北上保护边疆的英勇事迹。第一句通过描绘将军的形象表现出他的气度非凡。第二句中的“柳营”和“金貂”比喻丘将军的地位显赫。第三句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榆塞”这个词汇传达出在遥远的边疆,人们都知道这位英雄的卓越风采。
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丘将军在沙场上的英勇善战,鼓声震天,旗帜翻飞,如同漫天风雪一般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表达出作者期望丘将军能够取得赫赫战功的心愿,同时也展现出其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献鄜坊丘常侍》是唐代诗人许浑在公元84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时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时期,朝政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诗人许浑在当时生活困苦,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行和坚定的信念。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朝廷的选拔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反而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以诗歌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浑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愿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