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听雪

标题包含
听雪
瓦沟初瑟瑟,隠几坐虚白。 良久却无声,门前深几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继芳(1902年-1935年),男,汉族,江西省信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参加革命,历任乡农民协会委员长、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信丰县大阿区委书记等职。1930年任信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屋檐边的瓦片初现瑟瑟之音,安静地倚靠在虚空之间。 过了许久,四周一片寂静,门前的道路似乎深邃了几许。
去完善
释义
1. 瓦沟:屋顶的瓦片相互覆盖形成的凹槽。 2. 瑟瑟:寒冷的样子。 3. 隠几:依靠在几案上。几,古代的一种矮桌。 4. 虚白:虚无的白气。这里指热气蒸发后的白色雾气。 5. 良久:过了好一会儿。 6. 无声:没有雪的声音。这里指的是没有听到雪落下的声音。 7. 深几尺:深度有几尺。
去完善
赏析
《听雪》是南宋诗人朱继芳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以听觉为主,通过“听”的视角展现出雪落时分的静谧景象。 首句中的“瓦沟初瑟瑟”形象地描绘出雪花飘落在屋顶瓦片上时的声音,“瑟瑟”在这里形容了雪粒击打在物体上的细微声响。诗人以这样的开头引出全诗的主题:倾听雪落的寂静之声。 第二句“隠几坐虚白”中,“隠几”意为靠在几案上,而“虚白”则对应雪的颜色与质地,传达出雪地的一片虚无缥缈的景象。这句诗表达诗人静坐窗前,欣赏这雪景的情景。 接下来,诗人在第三句“良久却无声”中展现了时间的推移,他开始仔细聆听雪落的声音,但渐渐地却发现四周一片静寂。这一变化反映了诗人由最初的对外界声音的关注到最后的内心宁静的转换。 最后一句“门前深几尺”揭示了诗人的观察对象从远及近,进一步聚焦于门前地面的积雪厚度。这句通过测量积雪的深度,呈现了雪势之大以及雪后景象的富饶和美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雪》是南宋诗人朱继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2-13世纪,即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金国和蒙古的入侵使得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尽管如此,南宋文化依然繁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朱继芳的人生经历也是相当丰富的。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这段时期,他远离政治纷争,专注于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的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听雪》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静听雪花飘落的情景。通过对雪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纯洁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纷扰世界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