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寿母)
满一望三时中(春三十日生),春景方明媚。又见蟠桃结子来,王母初筵启。
无数桂林山,不尽漓江水。总入今朝祝寿杯,永保千千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眼望去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正值春意盎然之时,桃树也结了果实,仿佛是王母娘娘在宴会上为大家送上祝福。这美丽的山水画卷,都在这杯酒之中,愿大家健康长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望三时中:即“三十日中”,表示三十天的时间。
2. 蟠桃结子:蟠桃是中国神话中的仙桃,据说吃了可以延年益寿。这里比喻母亲的寿诞。
3. 王母:即西王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死的仙桃。
4. 筵启:筵席开始,指庆祝生日。
5. 桂林山: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山水,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6. 漓江水:漓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条河流,桂林山水的一部分。
7. 祝寿杯:祝寿的酒杯,这里指代祝福的言语和行为。
8. 千千岁:长寿的意思,祝愿母亲长寿。
去完善
赏析
《卜算子(寿母)》是宋代邹应龙为祝贺母亲生日而创作的诗词。在这首词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象征和寓意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首先,词的开篇“满一望三时中(春三十日生),春景方明媚。”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强调了母亲生日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使得生日更具有纪念意义。这里的“满一望三”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母亲生日的期待和喜悦之情。而“春景方明媚”则意味着新生与希望,寓含了母亲长寿的美好愿望。
其次,词中的“又见蟠桃结子来,王母初筵启。”借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蟠桃和西王母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对母亲的祝福。蟠桃象征着长生不老,而西王母则是长寿的象征。这句词表达了作者盼望母亲如同西王母一般享有长寿的美好愿望。
再者,词的下阕中“无数桂林山,不尽漓江水。总入今朝祝寿杯,永保千千岁。”以“桂林山”和“漓江水”作为隐喻,暗示了寿母的高尚品质就如同大自然的山川河流一样永恒不息。最后一句“永保千千岁”直接传达了作者对于母亲健康长寿的深深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卜算子(寿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邹应龙创作的一首祝寿词。这首词的词牌为“卜算子”,主题是为母亲祝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邹应龙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邹应龙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生活年代正是南宋政权逐渐衰落、金国势力日益强大的时期。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风雨飘摇,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然而,他也曾担任官职,对国家事务有一定的参与和影响。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在这首词中,邹应龙以孝为先,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祝福。这种情感源于他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家国情怀。在南宋时期,儒家文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孝道被认为是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邹应龙希望通过这首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综上所述,《卜算子(寿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作者邹应龙身处国家动荡的时期,他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同时又心怀家国的忧虑。在这首词中,他以孝为先,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祝福,既体现了个人品德,也反映了时代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