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谢公楼
沿岸城廓开翠屏,南山毓秀欲腾云。
寺院宝塔耸苍吴,江上群峰排众青。
沽酒自作太白醉,凭栏独向曲江斟。
风流江左令何处,吊古吟诗谁解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江的城市仿佛展开了一幅绿色的画卷,南边的山脉秀美得如同要升腾入云。
寺庙和宝塔在远处显得高耸壮观,江边的一座座山峰犹如排队站立的绿色卫士。
畅饮美酒如太白一样沉醉,倚着栏杆独自品味曲江。
江左的风流人物现在又在哪里?有谁理解我在这古迹中吟咏诗歌的心情呢?
去完善
释义
1. 沿岸城廓开翠屏:翠屏,指绿色的屏风或青翠的山峦。本句意为沿着河岸的城市轮廓如同展开的绿色屏风。
2. 南山毓秀欲腾云:南山,泛指南边的山;毓秀,孕育着灵秀之气。本句表示南边的山上充满了灵气,仿佛要腾飞入云。
3. 寺院宝塔耸苍吴:苍吴,对古老都市的称呼,这里可理解为代指苏州。本句表示寺庙的宝塔在苍吴地拔地而起。
4. 江上群峰排众青:众青,众多青翠的山峰。本句描述了江面上众多的山峰排列得整整齐齐,一片青翠。
5. 沽酒自作太白醉:沽酒,买酒;太白,唐代诗人李白。本句为诗人自比李白,表达喝酒寻醉的意愿。
6. 凭栏独向曲江斟:凭栏,倚靠栏杆;曲江,古代长安城南的一个风景区。本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曲江边独自饮酒。
7. 风流江左令何处:江左,长江下游地区;令,县令。本句询问昔日风流才子们现在都在哪里。
8. 吊古吟诗谁解听:吊古,凭吊古迹;解听,理解并倾听。本句意为诉说历史的诗歌有谁能够理解和倾听呢?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登上谢公楼时的所见所感。首先,“沿岸城廓开翠屏”描绘出城市的繁华景象,城市与山、水相映成趣。接下来的“南山毓秀欲腾云”则表现了作者眼前的秀丽山川,山景犹如绿屏,孕育着一股蓬勃生机。第三句的“寺院宝塔耸苍昊”进一步展现了古城建筑的宏伟壮观。
“江上群峰排众青”巧妙地描绘了江水与山峰的和谐共处,而“沽酒自作太白醉,凭栏独向曲江斟”则表达了诗人向往李白式豪放生活的心态,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最后两句“风流江左令何处,吊古吟诗谁解听”道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心境以及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氛围,同时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紧密相连,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谢公楼》是南宋诗人邹应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谢公楼上所见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谢公楼”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相传为南朝文学家谢朓所建。
创作时间: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邹应龙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未能进入仕途。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选择了回到家乡,继续致力于文学创作。在这段时间里,他游览了家乡的名胜古迹,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北方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南下侵扰,使得南宋朝廷不得不采取防御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军旅,希望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而邹应龙则选择了留在故乡,以诗文表达对国家的忧思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