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湫
巉岩石壁倚天开,何处苍龙噀雨来。
海上秋田半焦槁,不应涧谷但空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陡峭的山石犹如倚天长剑,究竟从何处而来那条喷雨的苍龙?海边的农田被炎热烤得枯焦,然而山涧之中却只回荡着空洞的雷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龙湫》:题目中的“大龙湫”指的是浙江省温州市雁荡山的一处瀑布景观。
2. 张扩:北宋文人,字子充,一字茂秦,江苏南京人。
3. 巉岩:高峻的山岩。
4. 倚天开:形容山峰直耸天际的壮观景象。
5. 苍龙:古人认为龙能降雨,这里指大龙湫瀑布如同苍龙吐水一样带来雨水。
6. 噀雨:喷水如雨之意。
7. 海上:此处指雁荡山东海岸。
8. 秋田:秋天的田野。
9. 焦槁:干枯、枯萎。
10. 不应:不应该。
11. 涧谷:山谷。
12. 但空靁:指只有雷声而未见降雨的现象。
去完善
赏析
《大龙湫》描绘了大龙湫瀑布的壮丽景色。诗人首先通过“巉岩石壁倚天开”展现了悬崖峭壁、石壁陡峭的地貌特征,随后用“何处苍龙噀雨来”描绘了瀑布从天而降的景象,就像一条苍龙在喷吐着雨水。接着,诗人以“海上秋田半焦槁”比喻农民们在炎热的夏天和收获前的秋天辛苦耕种的情景,他们期待来一场大雨,滋润土地。最后一句“不应涧谷但空靁”表达了诗人希望大龙湫瀑布的水能像雷霆一样激荡山谷,为干旱的土地带来清凉润泽的期盼。整首诗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龙湫》是南宋诗人张扩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在淳熙年间,正值南宋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与此同时,张扩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但由于直言不讳,仕途并不顺利。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国家大事,对时事多有批评。这种正直的性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在这一时期,张扩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陆游、范成大等。他们相互唱和,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心得,对张扩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崇尚山水田园诗歌,张扩受此风潮影响,也大量创作了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