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晓乘大雾访仲固

标题包含
晓乘大雾访仲固
稚金不耐老火铸,有烈秋阳尚骄倨。 汗流亭午忆凄风,气应佳辰欣白露。 朝来开窗迷眼界,雾色无边莽回互。 谁为夜半有力者,窃负群山著何处。 却驱沧海白潮来,涛浪初平不成怒。 人家惨淡暗渔浦,水墨微茫认烟树。 我行有似江湖雀,彼岸应怪浮杯渡。 从教弱水三万里,一棹桃源未迷路。 忽然五霞漏激射,清飚作阵翻空鹜。 渤澥尽输无极底,祖龙枉被徐生误。 云屏俨映蓬峤矗,凤翼鶱带瀛洲嫮。 连苍接翠层叠青,秀色著绚忘初素。 前观象罔非梦迷,后瞩离娄岂惊寤。 真化自然相隠显,幻士谬尔生智故。 有真无幻信诞分,此境易透亦难觑。 要知万理无不寔,聚散一致此焉悟。 常记向时闻剧论,知自少年得真趣。 风云变态襟抱开,山水之乐仁智具。 胡为颦呻不料理,冰炭受坐疟鬼怖。 愿君读此一醒然,未负当年少陵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稚金:年幼的金石 2. 老火铸:久经冶炼的金属 3. 有烈:有着强烈的热度 4. 秋阳:秋天的阳光 5. 骄倨:骄傲的态度 6. 汗流:出汗 7. 亭午:正午 8. 凄风:寒风 9. 气应:气运应和 10. 佳辰:美好的时辰 11. 白露:清晨的露水 12. 朝来:早晨 13. 开窗:打开窗户 14. 眼界:视线范围 15. 雾色:雾气弥漫的颜色 16. 莽回互:广阔地相互交错 17. 夜半:半夜 18. 有力者:强大的力量 19. 窃负:悄悄背负 20. 著何处:到何处去 21. 却驱:退回驱赶 22. 海白潮:海上的白色浪花 23. 成怒:变成愤怒 24. 人家:村落住宅 25. 暗淡:光线暗淡 26. 渔浦:捕鱼的地方 27. 水墨:黑色与白色的颜料 28.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29. 我行:我行走 30. 江湖雀:江水和湖泊中的鸟雀 31. 彼岸:另一边 32. 浮杯渡:用杯划水而过河 33. 从教:任从 34. 弱水:水流缓慢的水 35. 三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36. 一棹:一艘小船 37. 桃源:桃花源 38. 迷路:迷失道路 39. 五霞:五色霞光 40. 漏激射:连续喷射 41. 清飚:清风 42. 作阵:形成队伍 43. 翻空鹜:在天空中翻飞 44. 渤澥:渤海和黄海 45. 尽输:全部输给 46. 无极底:无尽的底部 47. 祖龙:秦始皇的尊号 48. 枉被:白白地被 49. 徐生:指徐福,曾奉秦始皇之命入海求仙的人 50. 云屏:云端上的屏风 51. 俨映:整齐辉映 52. 蓬峤:蓬莱山巅 53. 凤翼:凤凰的翅膀 54. 鶱带:高举飘扬 55.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56. 嫮:美好 57. 连苍接翠:连接苍穹和翠绿的大地 58. 层叠青:层层叠加的绿色 59. 著绚:显得绚烂多彩 60. 初素:最初的朴素状态 61. 前观:向前看 62. 象罔:战国时楚国隐士 63. 非梦迷:不是梦中迷失 64. 后瞩:向后看 65. 离娄:古代目力极强之人 66. 惊寤:惊慌醒来 67. 真化:真实的变化 68. 相隠显:相互隐藏和显现 69. 幻士:虚幻的人物 70. 谬尔生智故:错误地认为智慧源于虚无 71. 有真无幻:只有真实没有虚幻 72. 信诞分:相信有出生的区别 73. 难觑:难以观察清楚 74. 要知:要知道 75. 万理:所有的道理 76. 无不実:都是真实的 77. 聚散一致:聚合和分散是一致的 78. 此焉悟:从这里领悟到 79. 风云变态:风云变幻 80. 襟抱开:胸襟开阔 81. 山水之乐:山水的乐趣 82. 仁智具:仁和智都具备 83. 胡为:为什么 84. 颦呻:皱眉呻吟 85. 不料理:不理会 86. 冰炭:寒冷和炎热 87. 受坐:接受 88. 疟鬼:疟疾的神灵 89. 怖:害怕 90. 一醒然:一下子清醒了 91. 未负:不辜负
去完善
赏析
《晓乘大雾访仲固》是南宋诗人胡寅的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全诗以浓重的水墨画般笔触描绘了大雾弥漫、山水相连的壮观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开篇以“稚金不耐老火铸”比喻自己的坚韧性格,表达出自己面对困难挑战的决心。随后通过对比“秋阳”与“凄风”,以及“白露”和“汗流”表达对四季交替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诗人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早晨大雾弥漫的景象,并巧妙地将雾气和群山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 诗人在后半部分通过对海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丽。他以“弱水三万里”和“一棹桃源未迷路”表达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以“真化自然相隐显”为主题,指出真实的自然界是充满变数和规律的,任何试图理解它的行为都是徒劳的。接着他提出“要知万理无不实,聚散一致此焉悟”的观点,强调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联系,要理解它们需具备宽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 整首诗以对自然景色细腻的描绘为载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世界规律的理解。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哲理完美结合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充分展示了胡寅作为一名诗人的独特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乘大雾访仲固》是南宋文学家胡寅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胡寅(1105-1161),字明仲,南宋文人、史学家、哲学家。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礼部侍郎等职,后因与权臣秦桧不合而辞官回乡,潜心著述。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对金兵压境,朝野上下弥漫着浓郁的民族矛盾和家国情怀。然而,统治者沉溺于歌舞升平,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胡寅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士人,深感忧虑和责任,于是他选择了与世俗抗争,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寅与友人仲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探讨学术、研究历史、忧国忧民,形成了一股清流,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树立起一面旗帜。《晓乘大雾访仲固》正是描绘了诗人清晨冒著浓重的大雾去拜访好友仲固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真理和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真挚的友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