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仲秋赴伯达浴儿会不见月

标题包含
仲秋赴伯达浴儿会不见月
准拟清光满十分,论文那用醉红裙。 天公有意韬阴采,风伯无威扫曳云。 东道浴儿方洗腆,南斋留客更殷勤。 朦胧碧涧三更路,衣袂翛然桂子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期待月光洒满地,论文何须借酒力。 老天也有意藏娇,风神扫除阴霾云。 请客热情如东海,南方书房待客勤。 深夜漫步绿溪边,桂花飘香衣裳染。
去完善
释义
1. 准拟:预料,期待。 2. 清光:月光,此指中秋明月。 3. 十分:满分,全部。 4. 论文:讨论文学问题或学术问题。 5. 红裙:借指歌女舞女。 6. 天公:天气,老天。 7. 韬阴采:隐藏月亮的光辉。 8. 风伯:神话传说中的风神。 9. 无威:没有威力。 10. 扫曳云:扫清遮挡视线的云朵。 11. 东道:主人,主办人。 12. 浴儿:古代风俗,夏至日投药于井中,入井洗浴可除病防疫。 13. 洗腆:洗净污垢,清除污秽。 14. 南斋:南方的书房或学堂。 15. 殷勤:热情周到。 16. 三更:深夜。 17. 碧涧:绿色的溪流。 18. 衣袂:衣服的袖子。 19. 翛然:无拘无束的样子。 20. 桂子芬:桂花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仲秋赴伯达浴儿会不见月》,以“浴儿”一词为主线,描绘了中秋节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首联“准拟清光满十分,论文那用醉红裙”,表达了诗人期望欣赏到满月的景象,同时说明了中秋之时不宜饮酒作乐,而应以论文为志。接着诗人提到了“天公有意韬阴采,风伯无威扫曳云”,表达出天空被乌云遮蔽,看不见月亮的情境。随后在颔联中,诗人写出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东道主依然热情款待,南斋的客人也感受到深深的关怀。最后诗人通过“朦胧碧涧三更路,衣袂翛然桂子芬”展现了诗人赏景的过程以及其所看到的景致,描述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仲秋赴伯达浴儿会不见月》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当时是北宋初期。诗人胡寅,字子直,宋代著名文学家、学者。 在这个时期,胡寅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曾出任地方官,后因触犯权贵被贬谪,远离政治中心。在这段时间里,他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现实的作品。 这个时期的北宋,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国家逐渐走向统一和稳定。然而,社会矛盾仍然尖锐,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寅的诗歌充满了对民生的关切和对现实的批判。 在《仲秋赴伯达浴儿会不见月》这首诗中,胡寅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景象。虽然月亮没有出现,但他通过描绘其他自然景象,如微风、蝉鸣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