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腊雷春雪示吉甫

标题包含
腊雷春雪示吉甫
晓色空明衡岳南,一尘那复隔仙凡。 贯时松竹色自好,破腊雷霆声未咸。 万里鲛绡开步障,千金火浣试春衫。 渔舟不与人供画,独驾云涛月满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晨曦中,衡山南麓的天空一片明亮,这超凡脱俗的美景仿佛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纷扰。松树和竹子贯穿整个时空,它们的色泽依旧美好;岁末的雷声过后,春天的气息并未完全呈现出来。隔着万里的鲛人丝织成的屏风,我穿上珍贵的火浣布制成的春衫。渔船不愿与人共享画卷,独自驾驭着云涛,月光洒满了船帆。
去完善
释义
1. 衡岳:指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南地区,是我国五岳之一,有南岳之称。 2. 贯时:贯穿时光,这里形容松树和竹子四季常青,不受季节影响。 3. 破腊:指冬去春来,腊八节过后,天气逐渐转暖。 4. 雷霆:形容声音宏大,这里形容雷声。 5. 未咸:原指味道不咸,这里用来表示声音尚未消失。 6. 鲛绡:传说中鲛人织出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白色的雪花。 7. 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用以遮蔽风尘或隔离人群的帷幕。 8. 火浣:用火烧过的布,可以消除污垢,这里用来形容新衣的清洁。 9. 月满帆:形容月亮照亮了船帆,景象壮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衡山南岳的壮丽景色和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胡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晓色空明衡岳南,一尘那复隔仙凡”,诗人以清晨的曙光和空旷的天空为背景,描绘出南岳的山川之美,同时表达出尘世与仙境的交融。“贯时松竹色自好,破腊雷霆声未咸”,这两句赞美了松树和竹子在一年四季中的美好色彩,同时也通过雷霆之声展现了冬天的离去和春天的来临。 接下来,“万里鲛绡开步障,千金火浣试春衫”,诗人用华丽的词藻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万物复苏的美好画面。最后,“渔舟不与人供画,独驾云涛月满帆”,诗人以渔舟为引,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表现出他对自由、独立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腊雷春雪示吉甫》是南宋时期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之后至宋光宗绍熙年间(1127-1194年)。 在这段时间里,胡寅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任礼部侍郎、直学士院等职,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在这段时期,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因此在诗歌中表达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南宋正处于历史上的特殊时期。靖康之耻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受到了金朝的压迫和影响。然而,这并没有让南宋人民屈服,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抗金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崇高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