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
独憾荆卿剑术疏,虎狼到手不能除。
何如博浪挥椎者,远击犹能中副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唯一遗憾的是荆轲的剑法不够娴熟,无法在关键时刻杀掉恶狼。相比之下,那在博浪沙用铁锤行刺的人更厉害,他的攻击远远地击中了皇帝的副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荆轲:即秦朝时期的刺客荆轲,此处为标题。
2. 徐钧:南宋时期文学家,代表作有《赤壁赋》等。
3. 剑术疏:指荆轲的剑术不够精湛。
4. 虎狼:指残暴的秦国。
5. 到:指来到秦王面前。
6. 除:消除,这里指刺杀成功。
7. 何如:不如。
8. 博浪:博浪沙,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张良曾在此刺杀秦始皇。
9. 挥椎:用木棒攻击。
10. 副车:皇帝出行时的备用车辆。
去完善
赏析
《荆轲》徐钧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荆轲刺秦王的遗憾之情。首句“独憾荆卿剑术疏”表现了荆轲在剑术上的不足,未能成功刺杀秦始皇,给后人留下深深的遗憾。次句“虎狼到手不能除”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遗憾,说明荆轲在面对残暴的敌人时,虽然勇敢地进行了挑战,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将其除去。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否定荆轲的精神,而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提到了另一位英勇的历史人物——博浪挥椎的张良。“何如博浪挥椎者,远击犹能中副车”表明了张良虽然没有亲自面对秦始皇,但他的努力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既是对张良勇敢精神的赞美,也是对荆轲未能成功的惋惜。
整首诗歌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思考:英勇无畏的精神固然重要,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智慧和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轲》徐钧这首古诗描绘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时期,人们对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充满了敬仰之情。
在徐钧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金人入侵,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徐钧作为一位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对于历史上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英雄人物,如荆轲、屈原等,抱有深深的敬仰之情。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荆轲》诗,以表达对荆轲精神的赞美和对时局的忧虑。
同时间段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南宋政权逐渐衰弱,金人的侵略使得国家陷入危机;经济上,由于战乱频繁,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困苦;文化上,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对于前朝的历史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感悟和见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钧的这首《荆轲》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