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八首 其六
愿君普断杀,能益君寿数。
子孙亦长年,皆以不杀故。
君子远庖厨,非有意于善。
但能观自身,此理即可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希望您能广泛地停止杀生,这将有助于您的寿命增长。
您的子孙也能因此而长寿,这都是因为您不杀生的原因。
君子应当远离厨房,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意行善。
只要能观察自己的内心,这个道理就能显现出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戒杀:指戒除杀害生灵的行为。
2. 普断杀:普遍停止杀生。
3. 寿数:寿命的多少。
4. 子孙:后代,这里泛指家庭成员。
5. 年:年龄,这里代指长寿。
6. 庖厨:厨房,这里指宰杀动物的地方。
7.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有德行之人。
8. 远庖厨:远离宰杀动物的场所,这里表示不亲自参与杀生行为。
9. 意:意图,意愿。
10. 善:善良,仁爱。
11. 观自身: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
12. 此理:指不杀生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戒杀八首·其六》表达了作者吕本中对戒杀护生的理解和期许。通过劝勉君主停止杀戮,不仅能让自身的寿命得以延长,还能使子孙后代也得到长寿的庇佑。诗人指出,所谓“君子远庖厨”并非只是出于道德上的善意,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自己的生命规律,从而洞见世间的真理。这种洞察力源自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关爱生命的信念,进而达到个体心灵与整个世界的和谐统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戒杀八首 其六》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吕本中所创作的组诗《戒杀八首》中的一篇。这组诗大约创作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正值金国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南渡避难之际。
在这个时期,吕本中先后经历了靖康之难、金兵攻占汴京等历史事件。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和百姓疾苦,这使他深感忧虑和痛惜。为了警示世人,吕本中挥笔写下了这组《戒杀八首》,希望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期盼。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党争不断,战乱频仍。吕本中身为文人,无法直接参与政治斗争,只能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在文学创作之中。因此,这首《戒杀八首 其六》既是吕本中对战争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