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忆家
客里诗书债,人间骨肉情。
一春不相见,四月又还经。
梅雨年年事,田禽夜夜声。
直思到蒲节,方得侍亲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异乡的日子里,我总是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努力还债;然而,人间的至亲之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一个春天过去了,我们未能相见,直到四月的来临,我才再次踏上归程。每个雨季都是那样的熟悉,夜晚的田野中传来阵阵鸟鸣,那些熟悉的景象让我不禁思念起家乡。直到端午节的那一天,我才得以在家乡的庭院中陪伴亲人。
去完善
释义
《雨后忆家》:丘葵(宋)
1. 客里:指离家在外。
2. 诗书债:形容读书之勤奋。
3. 人间:此处指自己生活的人间世界。
4. 骨肉情:亲情。
5. 一春:整个春天。
6. 四月:指农历四月。
7. 还经:回程途经。
8. 梅雨:每年春夏之交的连阴雨。
9. 年年事:每年都要经历的事。
10. 田禽:田野里的鸟类。
11. 夜夜声:每晚都能听到的声音。
12. 直思:一直思念。
13. 蒲节:端午节。
14. 方得:才能得以。
15. 侍亲庭:在父母身边尽孝。
去完善
赏析
《雨后忆家》丘葵这首诗情感深沉,描绘了离家在外的人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诗歌以“客里诗书债,人间骨肉情”开篇,用“债”字表达了自己离家在外仍然坚持学习的决心,同时强调了对家人深深的挂念和感情。接下来的诗句“一春不相见,四月又还经”描述了诗人与亲人长时间未能相见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
紧接着的“梅雨年年事,田禽夜夜声”则描绘了诗人在外的所见所闻,梅雨季节的湿漉,夜莺的声音都唤起了他对家的思念之情。最后的“直思到蒲节,方得侍亲庭”则表达了他期盼着能早日回到家人身边,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家庭、亲情的深深眷恋,感人至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忆家》是南宋诗人丘葵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正值南宋中期。当时,金国和蒙古的威胁使得南宋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对家国命运充满了忧虑和关切。
诗人丘葵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政见不合而辞官回乡。回归田园生活后,他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生活疾苦。这首诗正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诗歌中,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家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战乱时期民生凋敝、家园破碎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