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闺怨

标题包含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描绘边疆风光、表现戍边将士英勇豪放的精神风貌而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出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家境贫寒。他年轻时曾漫游...查看更多
carina君
去完善

译文
忽然间,她看到路边新生的杨柳青青,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开始后悔当初鼓励丈夫去追求功名。
carina君
去完善
释义
陌头:田间小路旁;觅封侯:寻求高官厚禄,古代男子常以建功立业为目标。
carina君
去完善
赏析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开篇“闺中少妇不知愁”一句,勾勒出一个天真烂漫、尚未经历世事忧患的形象。“春日凝妆上翠楼”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印象——明媚春光下,这位女子正享受着属于她的美好时光。然而,“忽见陌头杨柳色”成为转折点,随着视线所及之处那一抹嫩绿映入眼帘,原本平静的心湖被激起层层涟漪。“悔教夫婿觅封侯”则直接揭示了主题,表达了对于过去决定让爱人远行求取功名之举感到深深懊悔。整首作品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腻入微的描写与人物内心世界巧妙结合,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carina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闺怨》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40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前夜,社会矛盾尖锐,民间疾苦深重。 王昌龄在这期间人生遭遇起伏,曾在宫廷任职,但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龙标尉。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世间的悲欢离合,并在诗歌中表达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这个时期,唐王朝的国力逐渐衰弱,外患不断,内乱迭起,导致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然而,上层贵族仍然过着奢华的生活,对民间的苦难视而不见。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并纷纷抒发感慨,以诗歌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
carina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