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吟
并吞天下九千日,一统寰中十五年。
坑血未干高祖至,骊山丘垅已萧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漫长的九天十地岁月,终于实现了十五年的天地统一。然而就在惨烈的战斗尚未完全结束的时候,秦始皇已经莅临这个世界。骊山陵墓虽然刚修建不久,但已经被历史的风沙吹得满目疮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始皇:即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
2. 并吞:指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行为。
3. 九千日:指秦始皇在位的时间,约39年,这里用了夸张手法。
4. 一统寰中: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融合。
5. 十五年: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治时间。
6. 坑血未干: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坑”表示活埋的意思。
7. 高祖:即汉高祖刘邦,他是西汉的开国皇帝。
8.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墓所在地。
9. 丘垅:指坟墓。
10. 萧然:形容空旷无人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始皇吟》是宋代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间、手段以及最终灭亡的描述,揭示了历史兴替的无常和人世的沧桑变化。
首句“并吞天下九千日”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他用了九千日的时间,即二十多年的时间,最终实现了天下的统一。这里的“九千日”并非实数,而是用来强调秦始皇统一天下所花费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
第二句“一统寰中十五年”写的是秦始皇统一后的统治时间。尽管他的统治时间相对较短,只有十五年,但这十五年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句“坑血未干高祖至”是对秦始皇暴政的揭露。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严酷的政治镇压,包括焚烧诗书、坑杀儒士等残酷手段。然而,这样的暴政并未让他的王朝长久,“坑血未干”就迎来了刘邦建立汉朝的历史转变。
最后一句“骊山丘垅已萧然”描绘了秦始皇陵的凄凉景象。尽管秦始皇生前为自己修建了宏伟的陵墓,但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昔日的辉煌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剩下一片荒凉。
整首诗通过对比秦始皇的统一与灭亡,揭示了历史兴替的无常和人世的沧桑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始皇吟》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邵雍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公元1015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邵雍在此时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代文豪。
邵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儒家经典、道家哲学和佛家学说都有深入的研究。他胸怀大志,渴望在国家治理中发挥自己的才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这一抱负。于是,他把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始皇吟》这首诗中,邵雍通过对秦始皇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他认为,秦始皇虽然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但由于过于追求权力和享乐,导致国家和民族走向衰亡。这种历史教训对当时的人们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同时,邵雍还通过对秦始皇的批评,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劝谏。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够吸取历史的教训,关心民生,重视道德教化,使国家长治久安。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邵雍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文人学者,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注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