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十八首 其五

标题包含
颂古十八首 其五
不是风兮不是旛,碧天云静月团团。 几多乞巧痴男女,犹向床头瓮里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并非风吹起那幡,碧蓝天空下明月圆满。 多少执着于巧手的男女,依然沉醉在床头那酒坛。
去完善
释义
1. 不是风兮不是旛:这里的风和旛都是佛教用语。风,指佛教经籍中的“风力”,指的是佛法的力量;旛,是佛教法事用的旗子。这两句意思是,这不是佛法的力量,也不是佛教旗子的引导。 2. 碧天云静月团团:碧天,晴朗的天空;云静,云彩静止不动;月团团,形容月亮圆满明亮。这句诗描绘了晴朗夜空下,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的画面。 3. 几多乞巧痴男女:乞巧,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习俗之一,指妇女在这一天晚上祈求织女星赐予她们巧手;痴男女,指陷入爱情的男女。这句诗句表达了许多陷入爱河的男女在七夕节这天祈求爱情美满的心情。 4. 犹向床头瓮里看:床头,床边;瓮,陶罐。这句诗句描述了这些痴情的男女在床边看着装满水的陶罐,期待能看到牛郎织女的相会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颂古"为题,即通过对古人故事的吟咏来展现诗人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不是风兮不是旛"表明了诗人所否定的事物,即那些表面上的、虚假的表象,而"碧天云静月团团"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以此作为诗人的肯定。接下来,诗人通过"几多乞巧痴男女,犹向床头瓮里看"这一形象的画面揭示出人们往往容易被表面的假象迷惑,忽视了真正的美好。整首诗通过对现象和本质的对比分析,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颂古十八首 其五》是释师一的一首著名诗篇,创作于唐代时期(618-907年)。在唐朝这个文化繁荣、宗教自由的时代,诗歌与佛学之间产生了许多交融的产物,形成了独特的“禅诗”风格。释师一是当时著名的禅师,他的诗作充满了哲理和禅宗思想,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佛家的智慧。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师一已步入晚年,经历了世事沧桑。他在年轻时出家为僧,云游四海,弘扬佛法,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相互唱和。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选择在山林古刹中度过余生,过着清静修禅的生活。这首诗便是他在这一时期的感悟之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佛教作为主要的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室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诗人以诗歌为载体,传播佛学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同时,唐朝的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厚,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得到了高度发展,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