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月歌 其一
白云微散月华生,月下白云和月明。
白云犹解背人去,明月只知随我行。
我行不停月未落,心期白云出寥廓。
披云揖月邀嫦娥,愿携素手濯银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云渐渐飘散,月亮的光辉照在云朵上;月光下,白云与明月交相辉映。白云好像懂得我的心思,悄悄离开,而明月则一直陪伴着我前行。我不停地走,月亮也一直挂在天空;我希望能与蓝天白云共同欣赏这浩渺的宇宙。我想披上白云,向月亮行礼,邀请嫦娥一起共享这片星空,我愿牵着她的手,一同洗涤银河的浪漫。
去完善
释义
1. 微散:稍微疏散。
2. 月华:月光;月色的光华。
3. 和月:与月亮一起;伴着月亮。
4. 犹解:还能理解。
5. 心期:内心期待;心中期望。
6. 披云:拨开云雾;拨开纷扰的世事。
7. 揖月:向月亮作揖;对月亮表示敬意。
8.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长生不老的药而飞入月宫,成了仙女。
9. 愿携:希望带着。
10. 素手:洁白的手;指美女之手。
11. 濯:洗;涤。
12. 银河:又称天河、天汉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的亮带,源自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传说。
去完善
赏析
《云月歌 其一》是北宋诗人郭祥正的一首描绘云月的诗。在这首诗中,郭祥正通过对白云、月亮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的开篇两句“白云微散月华生,月下白云和月明”,描绘了月光下白云的景象。白云微微散开,月光在云层间洒下斑驳的光影,月色与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形象的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接着的两句“白云犹解背人去,明月只知随我行”,则是诗人对白云、明月的拟人化描写。白云仿佛懂得离别的哀愁,渐渐消失在远方;而明亮的月亮则始终陪伴着诗人,与他共度每一个夜晚。这里,诗人以白云、明月为意象,表达了对离别、孤独的感受以及对永恒、陪伴的追求。
诗的第四句“我行不停月未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月亮之间的关系。诗人行走在路上,月亮始终高悬在天空,永不落下。这里,诗人以月亮的永恒象征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最后两句“心期白云出寥廓,披云揖月邀嫦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期待着有一天,自己能走出困境,登上更高的境界,与月亮、嫦娥共享美景。这里的嫦娥象征着美好的理想,诗人以月亮为背景,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月歌 其一》是北宋诗人郭祥正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87年,当时郭祥正年仅35岁,正值壮年的他在官场上一帆风顺,担任了州郡的郡守一职。
在郭祥正所处的时代,北宋初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儒家文化在此时得到了大力推广,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之中。而郭祥正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在这首诗中,郭祥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界的追求。他希望通过不断地追求真理和自我提升,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当时社会的氛围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尺,因此许多文人墨客都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总的来说,《云月歌 其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的北宋初期社会,郭祥正在此时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通过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