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蜀葵

标题包含
蜀葵
炎天花尽歇,锦绣独成林。 不入当时眼,其如向日心。 宝钗知自弃,幽蝶或来寻。 谁许清风下,芳醪对一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夏天花朵都凋谢了,只有锦绣的花朵独自盛放。虽然不被世人所欣赏,但仍然向阳而生。宝钗知道自己是被遗弃的,但幽蝶可能会前来寻找。在清风之下,谁允许我们一同品尝美酒呢?
去完善
释义
《蜀葵》: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蜀相》诗中描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和对南宋奸臣的痛恨。 1. “炎天花尽歇”:“炎天”指炎热的夏天;“花尽歇”表示花儿凋谢。这句描绘的是夏天的景象,花儿凋谢,仿佛在宣告夏季即将过去。 2. “锦绣独成林”:“锦绣”原指色彩斑斓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蜀葵花的美丽;“独成林”是说蜀葵花形成了独特的花海。 3. “不入当时眼”:“当时”是指当时的时尚,即众人所欣赏的美;“不入当时眼”是说自己并不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 4. “其如向日心”:“其如”表示尽管如此的意思;“向日心”意指蜀葵花面向阳光的生长特性。整句意思是尽管它不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但无法掩盖它向阳生长的生命力。 5. “宝钗知自弃”:“宝钗”是一种珍贵的首饰;“自弃”指自己放弃或者丢弃。这句表明美好的事物有时会遭到抛弃。 6. “幽蝶或来寻”:“幽蝶”指的是蝴蝶;“或来寻”是指蝴蝶偶尔会飞来采蜜。这句描绘了蝴蝶与蜀葵花共存的场景。 7. “谁许清风下”:“清风”是指凉爽的风;“谁许”意思是让谁允许。这句写出只有清爽的风才能配得上这美丽的景色。 8. “芳醪对一斟”:“芳醪”是美酒的意思;“对一斟”表示对着花儿喝一杯酒。这句表达了诗人观赏蜀葵花时的愉悦心情,愿意为它举杯庆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蜀葵》,诗人以蜀葵的形态、寓意为主题,从蜀葵的生长环境、特点及风貌等方面进行了描绘与赞美。诗中可见作者慧眼独具,通过对蜀葵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传达了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独特理解。 首先,首联"炎天花尽歇,锦绣独成林"中,“炎天”点明盛夏时节,“花尽歇”表现此时节大多花卉都凋谢了,然而在这炎热之际,蜀葵却独自开花,形成一片锦绣的花海。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蜀葵坚韧的生存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接着,颔联“不入当时眼,其如向日心”则表达了尽管蜀葵并非当时名贵的花卉,不能得到人们的青睐,但它依然坚守着向阳之心,矢志不渝。诗人以这一形象揭示出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幻,都应保有执着信念的人生哲理。 而后,颈联“宝钗知自弃,幽蝶或来寻”是说蜀葵虽然艳丽如同宝钗,但却并未以此自得自恋,反而表现得谦逊内敛;同时吸引了蝴蝶翩翩起舞。这表明了诗人倡导的品行高洁,与世无争的品质。 最后,尾联“谁许清风下,芳醪对一斟”则是诗人用问答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蜀葵的态度:有谁允许我在这样的清风之下,与你相对而坐,共饮美酒呢?这种表达突显了诗人对蜀葵的喜爱之情以及他与花的亲近感。 综上所述,本诗通过对蜀葵的形象刻画和寓意阐发,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品格的追求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蜀葵》这首诗是北宋名臣韩琦在庆历年间所创作的。庆历四年(1044年),韩琦任枢密副使,后任参知政事,逐渐跻身上层统治集团。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北宋社会的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现象。这一时期,国家内外矛盾日益突出,边疆战乱频发,民生疾苦严重。尽管如此,上层社会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争斗也愈演愈烈。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韩琦作为一位有着强烈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官员,深感忧虑和痛心。他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充满关切,希望能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力量。于是,他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蜀葵》一诗中,韩琦以蜀葵比喻自己,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念。他在诗中写到:“芙蓉向日开,无日不倾阳。”这里的“芙蓉”即指蜀葵,形象地描绘出蜀葵向阳而开的特性,象征着诗人对光明、正直的追求;而“无日不倾阳”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诚事业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