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甲午中秋夜不见月

标题包含
甲午中秋夜不见月
中秋待月高楼上,浮云妬明逞顽黑。 姮娥积贮一岁光,欲放天下不可得。 今夕实系天下望,未必举世罹遮塞。 欢明戚暗一时偏,人不咎天云所职。 吾问云兮尔无心,胡为动与人相贼。 岁旱不能含雨来,翻于此夜浓如墨。 吾欲独仗倚天劔,上决重阴走奸慝。 空中夺出黄金盘,万宇澄然同一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中秋节等待月亮出现在高楼之上,但浮云妒忌明月之明亮,使其变得昏暗。嫦娥积攒了一年的光芒,想要照耀整个世界,却无法实现。今天晚上确实承载了全世界的希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被阴霾笼罩。快乐与哀愁在这一刻交替出现,人们不会责怪天空中的乌云。我想问问乌云,你为什么没有同情心,为什么要干扰人们的欢乐?干旱的季节你不能带来雨水,反而在这个夜晚使得黑暗如同浓墨一般。我想要独自挥舞倚天剑,劈开厚重的乌云,消灭所有的恶行。从天空中夺出黄金盘,让全世界呈现出一片清澈明亮的光辉。
去完善
释义
1. 高楼上:在高楼之上。 2. 浮云妬明逞顽黑:意思是乌云遮住了明亮的月光,使人无法看见。“妒明”是指嫉妒月亮的光辉,“逞顽黑”是形容乌云使天空变得黑暗。 3. 姮娥:即嫦娥,中国神话中的仙女,居住在月球。 4. 一岁光:一年的月光,指整个夜晚的月光。 5. 欲放天下不可得:意思是想要让天下人看到月亮却不能实现。 6. 今夕实系天下望:今晚实际上是天下人的期望。 7. 未必举世罹遮塞:可能不是整个世界都被遮住了。 8. 欢明戚暗:喜悦光明,忧愁阴暗,指人们对于月光的心情变化。 9. 人不咎天云所职:人们不会责怪天气和云的变化。 10. 吾问云兮尔无心:我质问云为什么没有同情心。 11. 胡为动与人相贼:为什么要触动人们的期待。 12. 含雨来:带来雨水。 13. 翻于此夜浓如墨:反而在这个晚上乌云密布如同墨水一样浓厚。 14. 独仗倚天劔:独自凭借倚天长剑。 15. 上决重阴走奸慝:冲破厚厚的乌云驱散邪气。 16. 空中夺出黄金盘:从天空中夺出金黄色的月亮。 17. 万宇澄然同一色:整个宇宙都变得明亮清澈,呈现出一种相同的颜色。
去完善
赏析
《甲午中秋夜不见月》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韩琦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中秋夜晚乌云蔽月的情景,表达了对不公正、不幸的愤怒和对公正、光明的期盼。诗人谴责了自然现象的不合理和无情,并表达了改变现实的决心与愿望。整体来说,此诗情感深沉,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诗人积极入世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甲午中秋夜不见月》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在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的中秋节所创作的诗歌。这一时期,北宋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文人,如欧阳修、苏轼等。 韩琦在当时是朝廷重臣,担任参知政事一职,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推行新法,以巩固国家政权。然而,他在推行新法过程中却受到了保守派的反对和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琦在中秋节这一天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韩琦通过对中秋夜无月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无奈。他认为这是天意,是对他政治抱负的一种讽刺。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过上宁静的生活。这种情感反映了韩琦在面对政治斗争时的矛盾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