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章阁观御飞白书五言十韵
内阁门清晓,中天对迩臣。
唐虞遗典在,河洛奥书陈。
二圣勤劳旧,千龄矩法新。
帝晖方咫尺,宸翰复躬亲。
鸾拂宫绡舞,花随御笔春。
奎光连璧府,剑影动龙津。
今古神功绝,颁宣上意均。
玉峰罗俎豆,黼坐拱星辰。
鱼藻符亨会,蓬瀛寄此身。
流霞仙饮罢,又赐一杯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朝堂门前清风拂晓,天空中太阳正对着朝臣。
这有唐尧虞舜时的典籍,河洛地区有深奥的书籍。
两位圣人的勤奋劳作已成过去,千年规矩在新时代有了更新。
皇帝的恩泽如日中天,亲自书写的诏令不断发布。
宫廷里的凤凰展翅高飞,花儿伴着皇帝的画笔舞动。
光芒闪耀在文昌星府,剑影在龙津处翻涌。
从古至今,无人能够模仿的神功已经展示完毕,皇帝的旨意被广泛地传达。
玉山珍藏着各种祭品,天子坐北朝南接受群星的朝拜。
鱼类欢快地在水中游弋,我好像置身于蓬莱仙岛。
饮下了仙家的美酒之后,又赐予了我一杯醇厚的美酒。
去完善
释义
1. 中天:天空中央。
2. 唐虞:唐朝和虞舜时代,这里指唐代和宋代。
3. 河洛:黄河和洛水,这里代指中原地区。
4. 二圣:皇帝和皇后。
5. 千龄:千年。
6. 矩法:典范、准则。
7. 帝晖:皇帝的宫殿。
8. 宸翰:皇帝的笔墨。
9. 鸾拂:鸾鸟展翅飞翔的样子。
10. 宫绡:宫廷中的丝绸。
11. 奎光:星光照耀。
12. 璧府:皇宫宝库。
13. 剑影:宝剑的光芒。
14. 龙津:皇帝的车辇。
15. 颁宣:颁布皇上的旨意。
16. 玉峰:形容山峰峻峭,这里代指京城。
17. 黼坐:皇帝御座。
18. 鱼藻:鱼游水草间,形容皇帝的宴饮之地。
19. 蓬瀛:蓬莱和瀛洲,神话中的仙境。
20. 流霞:流动的云彩,比喻神仙之境。
去完善
赏析
《天章阁观御飞白书五言十韵》赏析:
本诗为北宋著名政治家韩琦所作,主要描绘了皇帝在天章阁展示飞白书法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帝王与臣子、古今对比等元素的刻画,表达出对皇权的敬畏和对艺术的赞美。
首联“内阁门清晓,中天对迩臣”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内阁门”即天章阁,意为宫廷深处的书房;“清晓”和“中天”强调阳光从窗户透入,给整个场景注入了光明的气息。同时,“迩臣”则强调了诗人作为朝臣的特殊地位,奠定了整首诗的政治氛围。
颔联“唐虞遗典在,河洛奥书陈”中,“唐虞”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圣贤尧舜,他们的政治遗产仍然保留在天章阁内;“河洛”是指古代中国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奥书”代表了历代传颂的经典著作。这两句表达了天章阁藏书的丰富性及其深远的历史底蕴。
颈联“二圣勤劳旧,千龄矩法新”中,“二圣”指诗人所侍奉的两位皇帝,他们继承了古代贤君的勤劳品质,把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千龄”表示历史的悠久,“矩法新”则说明了皇权得以延续的原因在于不断适应时代需求。
接下来,“帝晖方咫尺,宸翰复躬亲”两句描述了皇帝亲自在天章阁挥毫泼墨的景象,“帝晖”代指皇帝的威严,“咫尺”表示距离的亲近;“宸翰”即皇帝的墨宝,“躬亲”体现了皇帝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
再往下,“鸾拂宫绡舞,花随御笔春”描绘了皇帝的书法作品犹如鸾凤起舞,线条流动自然,仿佛春花盛开,充满了生命活力。其中,“宫绡”是宫廷中的丝绸,用以比喻皇帝的书法纸张;“花随御笔春”则是将御笔比喻为春天的使者,形象地展现出皇帝书法的神采飞扬。
接下来的两联,“奎光连璧府,剑影动龙津”和“今古神功绝,颁宣上意均”分别通过“奎光”“剑影”两个意象,表达了对皇帝书法的赞颂以及皇帝对臣民的关爱之情。这里,“奎光”代表文运昌隆,寓意皇帝书法的艺术价值;“剑影”则象征皇帝英勇果断的品质,与书法相结合,表现出了皇帝的文韬武略。
末四联,“玉峰罗俎豆,黼坐拱星辰。鱼藻符亨会,蓬瀛寄此身。流霞仙饮罢,又赐一杯醇”继续赞美皇帝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诗人将皇帝比喻为山巅之上的玉石,坐拥荣华富贵,又在星辰之下运筹帷幄;“鱼藻”和“蓬瀛”分别指代皇帝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治世安邦的能力。最后两句中,“流霞仙饮罢,又赐一杯醇”表达了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皇帝赐予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天章阁观御飞白书五言十韵》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韩琦在仁宗皇帝在位时创作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8年。
韩琦这一时期的遭遇非常特殊,他在政治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支持,但同时又因为政治观点的分歧而受到一些人的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在这一时期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对皇帝的信任感到感激和忠诚,另一方面,他又对那些排斥他的人感到愤怒和不甘。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仁宗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天章阁作为皇家藏书阁,收藏了大量的古籍和书画,其中就包括皇帝的御笔飞白书。韩琦在天章阁欣赏这些作品时,感受到了皇帝的艺术造诣和文化修养,同时也为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感到惋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