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冰
仲月开凌室,斋心感圣情。寒姿分玉坐,皓彩发丹楹。
积素因风壮,虚空向日明。遥涵窗户冷,近映冕旒清。
在掌光逾澈,当轩质自轻。良辰方可致,由此表精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仲秋时节进入敞亮的房间,宁静的心情感受到庄严的氛围。寒冷的风姿分布在白玉般的车座上,璀璨的光芒照亮红色的柱子。积累的纯净质感随风壮大,空灵的形象面向阳光照耀。远远地映射到窗户显得更冷,接近时映射到冕旒显得更清晰。握在手中的光芒越发清澈,靠着窗户的品质自然轻盈。美好的时光才可到达,从这里表达对真诚的追求。
去完善
释义
1. 荐冰:古代朝廷祀神的一种礼仪。古人认为冰为至洁之物,祭神时供冰表示诚敬。
2. 仲月:农历二月份。
3. 凌室:古代储冰的屋子。
4. 斋心:使心灵纯洁宁静。
5. 圣情:对皇帝的尊敬之称。
6. 寒姿:指冰的形状。
7. 玉坐:帝王的座位。
8. 皓彩:洁白的光彩。
9. 丹楹:朱红色的柱子。
10. 积素:堆积的白雪。
11. 壮:使壮大。
12. 虚空:空旷的地方。
13. 冕旒:古代皇帝戴的礼冠。
14. 在掌:在手掌中。
15. 逾澈:更加清澈。
16. 当轩:对着窗户。
17. 质自轻:冰块质地轻盈。
18. 良辰:美好的时光。
19. 表:表达。
20. 精诚:诚挚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荐冰》,是宋朝诗人赵蕃所作。诗中描述了古人推荐冰块的过程和感受,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首联“仲月开凌室,斋心感圣情”,点明了时间(仲月,即夏历二月)和场景(凌室,存放冰块的屋子),表达了诗人斋戒心灵、感受到神圣的情谊。此句展现了诗人对荐冰这一仪式的重视和敬畏之情。
颔联“寒姿分玉坐,皓彩发丹楹”,描绘了冰块的姿态与光彩。冰块的寒冷质感犹如玉石般精致,晶莹的光彩如同红柱上焕发出来的。此句不仅赞美了冰块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欣赏与敬畏。
颈联“积素因风壮,虚空向日明”,进一步刻画了冰块的形象。冰块堆积在一起,借着风力更加壮观;阳光照射在冰面上,使它显得更明亮。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赞赏,以及他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关注。
尾联“遥涵窗户冷,近映冕旒清。在掌光逾澈,当轩质自轻”,通过对比不同距离下的冰块,强调冰块的透明度和轻盈的特点。从远处看,冰块折射出的光线使窗户显得冰冷;从近处看,冰块映射出的光线让帽子显得更加清晰。诗人握在手中的冰块闪烁着透亮的光芒,靠近窗户的地方则显得格外轻盈。此处表达了对冰块特质的赞叹,并借以传达出诗人对纯净世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荐冰过程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和对纯洁事物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蕃的《荐冰》是宋诗中的一首佳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据。赵蕃(约1143-1229),字昌父,自号章泉居士,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学者,与陆游、范成大等人交情甚好。
在赵蕃生活的时代,宋朝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乱和动荡,尤其是在靖康之耻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种历史背景对赵蕃的诗风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荐冰》这首诗正是赵蕃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他以荐冰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百姓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但从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它是在南宋时期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完成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