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会稽孙竹阁望梅亭
梅梁在屋东,梅溪在屋西。
举头东西望,古意入双眉。
彼溺犹己溺,彼饥犹己饥。
皇皇圣人心,万世同一机。
诚明与物欲,方寸分町畦。
火然而泉达,扩充无边涯。
禹亦何人哉,勉之宜及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梁位于房屋东边,梅溪则在房屋西边。
抬头向东西望去,古人的意境尽在两眉之间。
别人的困境就如同自己的困境,别人的饥饿也就如同自己的饥饿。
皇皇的圣人之心,千年万年都源于同一个契机。
真诚的光明和物质的欲望,在内心方寸之地分出了田埂和道路。
热情如火的源泉畅通无阻,心灵的扩张没有边界。
大禹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应该努力及时跟上他的步伐。
去完善
释义
1.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2. 孙竹阁:孙氏的竹林楼阁,此指作者的一位朋友的家宅。
3. 梅梁:房檐横梁上装饰有梅花图案。
4. 梅溪:附近有溪流,沿岸种植了梅花。
5. 举头:抬头。
6. 古意:古人提倡的关爱他人之心。
7. 双眉:眉毛,这里形容皱眉思考的样子。
8. 彼溺犹己溺,彼饥犹己饥:比喻他人的困苦如同自己的困苦一样应该关心。
9. 皇皇:光明。
10. 圣人心:孔孟等古代贤人的仁爱之心。
11. 万世同一机:万事万物道理相通。
12. 诚明:真诚明理之心。
13. 物欲:物质欲望。
14. 方寸:心。
15. 分町畦:划分界限。
16. 火然:像火燃烧那样旺盛。
17. 泉达:泉水涌流。
18. 无边涯:无极限。
19. 禹亦何人哉:大禹也是普通人。
20. 勉之:努力去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高尚情操的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场景,梅梁和梅溪分别位于他房屋的东西两侧。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思绪不禁飘向了远方。接着,诗人提到了古时的圣贤们,他们心系百姓,将他人的困苦视为自己的困苦。这种仁爱之心让诗人深深地感动。然后,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思想,认为人们应该时刻谨记内心的真诚和光明,与外部的物质欲望保持清晰的界限。同时,他也指出,只有心灵得到充实和扩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最后,诗人以大禹为榜样,激励自己在合适的时候付诸实践,为人民做出贡献。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个人品格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会稽孙竹阁望梅亭》是宋代诗人释道璨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左右,即南宋晚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朝对峙的局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释道璨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同时也对民间的疾苦表示关切。这种忧虑和关切体现在他的许多诗作中,如《题会稽孙竹阁望梅亭》等。
在诗中,释道璨通过对孙竹阁望梅亭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借梅花的高洁品质,寄托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同时,他也通过描写孙竹阁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朝廷腐朽、民生凋敝的现实的不满。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看出,释道璨是一个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