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物华空有旧池塘。
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欲凭危槛恨偏长。
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十二高峰天外寒,竹梢轻拂仙坛。宝衣行雨在云端。
画帘深殿,香雾冷风残。
欲问楚王何处去,翠屏犹掩金鸾。猿啼明月照空滩。
孤舟行客,惊梦亦艰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雨过后,荷叶荷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岸边的柳树上传来了蝉鸣。这个旧池塘仿佛让人看到了过去的美好景象。如果遇不到美丽的仙子,又怎么能和梦中的襄王相会呢?
冰冷的鸳鸯枕头,躺在床上看着窗外飘落的尘土,心中充满了惆怅。我想登上高楼,可是心中的愁绪却越来越浓。那些荷花上的露珠,就像美人脸上的汗水凝结成的妆容。
远处的山峰上寒风凛冽,竹子轻轻拂过仙人的神坛。天上的神仙身着华丽的衣服,行走在云端,撒下雨点。华丽的大殿里,画帘深深,香雾弥漫,寒风阵阵。
我忍不住想问一问楚王去了哪里,只见翠绿的屏风下,金色的凤凰依然沉睡。而那猿猴在明亮的月光下,在空旷的沙滩上悲鸣。而我这孤独的旅人,在这如梦的夜晚,惊醒过来,也是异常的困难。
去完善
释义
1. 荷芰:荷花与荷叶。
2. 物华:美好的景物。
3. 襄王:指楚襄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曾游云梦,遇神女。
4. 珍簟:精美的竹席。
5. 欹:倾斜。
6. 鸳枕:鸳鸯形状的枕头。
7. 危槛:高楼的栏杆。
8. 珠缀:珍珠串成的饰品。
9. 十二高峰:此处指的是华山。
10. 竹梢:竹子细长的末端。
11. 仙坛:神仙的殿堂。
12. 宝衣:仙女或神人的华丽衣服。
13. 楚王:指楚襄王。
14. 翠屏:绿色的屏风。
15. 金鸾:金色的凤凰,这里指代皇宫。
16. 猿啼:猿猴鸣叫。
17. 孤舟行客:独自乘船的旅人。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一词,以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风景画面。上阙以“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开篇,描绘出一幅雨后的江南水乡景色,荷芰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岸边的蝉声与垂柳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词人又以“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来表达自己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下阙则以“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为过渡,描绘了词人眼前的景象,表达了他内心的凄凉之情。最后两句“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则是词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藕花珠缀仿佛是昔日佳人的妆容,让人感叹时光流逝。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牌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左右的南唐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原地区战乱频发,政权更迭频繁,而南唐则相对较为安定。
作者阎选在南唐时期担任官员,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动荡和变数的时代,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人生际遇有着深刻的感受。他在《临江仙》中写道:“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表达了对自己身处的时代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
南唐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如阎选、冯延巳等,在文学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他们擅长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一起,以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斗争激烈、民族矛盾突出的时期,这些因素都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