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浦
孤明历历曲弯弯,色与芦花仿佛间。
多是满船空载去,几人亲得见珠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孤独的明月在曲折的小路上投射出明亮的光芒,这与路边的芦花相映成趣,仿佛在互相媲美。
这样的美景往往是满载而归的渔人错过,只有少数人才能亲眼目睹并收获到珍珠。
去完善
释义
1. 《月浦》:诗人名字释惟一,为五言律诗。题目“月浦”,指月光映照下的江畔或湖畔。
2. 孤明:这里指月亮,形象地描绘出天空中高悬的明月。
3.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形容月亮清晰可见。
4. 曲弯弯:曲折蜿蜒,形容河流、道路弯曲延伸。
5. 色与芦花仿佛间:月亮的清冷光辉与岸边芦花的白色交相辉映,形成一种朦胧的景象。
6. 多是满船空载去:许多人乘船满载而去,但大多数未能如愿以偿。
7. 见珠还:出自神话故事“鲛人泣珠”,意思是泪如珍珠,望眼欲穿。这里比喻盼望见到亲人团聚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月浦”为题,描绘了一幅江月夜色的画卷。诗中,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月浦的寂静、孤独与宁静之美。
首先,诗人通过对“孤明历历曲弯弯”的描述,传达了月浦夜景的视觉美感。这里的“孤明”指的是明亮的月光,而“历历”则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在江面上投下的倒影,给人以清晰明亮之感。同时,“曲弯弯”则表达了江水曲折流动的形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接下来,诗人通过“色与芦花仿佛间”的描绘,传达了月浦夜景的朦胧之美。在这里,“色”是指月光洒在芦花上的景象,而“仿佛间”则传达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这种朦胧美,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心灵上,给人们带来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然后,诗人通过“多是满船空载去,几人亲得见珠还”的描绘,传达了月浦夜景的哲理思考。在这里,“满船空载去”意味着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使得满载而归的船只成为了空虚的象征。而“几人亲得见珠还”则表明,真正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体会到人生真谛的人却是少数。这两句诗,既是对世人贪嗔痴的警示,也是对人生境界的期许,充满了深刻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浦》是宋代诗人释惟一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
在释惟一生活的时代,宋朝正处于从战乱走向和平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释惟一作为一位僧侣诗人,他的人生经历相对简单,主要在寺院中进行宗教活动和文学创作。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禅意生活的感悟。
释惟一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时期的鼎盛阶段,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在这个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文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学艺术创作。释惟一的诗歌作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关怀的思考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