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湖亭夜坐

标题包含
湖亭夜坐
片叶秋风数日程,争如天籁未秋声。 厌居尘境炎威炽,来纳虚亭夜气清。 万点萤光移醉眼,一湖蟾影荡吟情。 笙歌寂寂重关掩,独许高僧并臂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徐集孙"的相关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知名度不高。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一枚叶子在秋风中度过了漫长的旅程,不如还未到秋天的自然之声。 厌倦了尘世的热度,来到这个通风的亭子享受夜晚的凉爽。 无数的萤火虫让人陶醉,湖泊上倒映的月亮也让人产生诗意。 在这寂静的夜晚,只有高僧们一起前行。
去完善
释义
《湖亭夜坐》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湖亭过夜的诗。以下是注释: 1. 片叶秋风:形容秋天的景象。 2.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 3. 炎威:炎热的威力。 4. 虚亭:空旷的亭子。 5. 万点萤光:形容萤火虫的光芒。 6. 一湖蟾影: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7. 笙歌:吹奏乐器的声音。 8. 重关:层层关卡。 9. 独许高僧并臂行:只有高僧可以并肩同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游湖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俗纷扰、寻求宁静心境的愿望。首联以秋风中的落叶为引,引出天籁之音,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氛围。颔联通过对比尘世的热闹和湖亭的清静,表现出诗人的向往之情。颈联描绘了湖亭夜景的美丽:闪烁的萤火与湖面倒映的明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尾联则通过对寂静的夜晚和独行的高僧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喧嚣、静心修行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亭夜坐》是南宋诗人徐集孙的一首描绘宁静夜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在这一年份中,当时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 徐集孙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写道:“湖水秋方急,湖亭夜不波。星河三岛外,天地一渔蓑。独鸟惊风定,飞萤入雾多。青镫明竹岸,吾欲问如何?”通过描绘夜晚湖面平静的景象,表达了希望战争平息、国泰民安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