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风
竹映风窗数阵斜,旅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干声似荻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透过竹林映射在风中摇曳的窗户上,排列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孤独的旅行者在房间中愁容满面,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夜幕降临,他沉浸在梦幻般的江湖世界中,也许只是为了寻找那片宛如芦苇花的宁静之地。
去完善
释义
竹:竹子,象征正直和高雅。
风窗:窗户,这里指风吹动的窗户。
数阵:几排,形容竹子排列有序。
斜:倾斜,这里指竹子的影子随风摇曳。
旅人:旅途中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愁坐:忧愁地坐着。
思无涯:思绪无边无际。
夜来:晚上。
留得:保留,留下。
江湖:江河湖海,这里泛指广阔的自然景象。
梦:梦境,梦想。
全为:完全是因为。
干声:风吹过竹叶的声音。
似荻花:像荻花一样。荻花是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可以用来造纸,花穗可以做扫帚。
去完善
赏析
《竹风》是唐代诗人唐彦谦所著的一首描绘风景抒怀之诗。诗中通过竹影、风声、旅人的哀愁等意象,展现了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首句“竹映风窗数阵斜”勾勒出窗外竹子婆娑的身影,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沉思。紧接着,“旅人愁坐思无涯”中的“愁”字传达出游子的无奈与孤寂,表现了离家在外、思念家乡的哀伤情感。最后两句“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干声似荻花”则表达了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只因江水涛声如同荻花翻飞之声,勾起无限乡愁。整首诗风格清新、婉约,给人以深深的同情和哀怜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风》是唐代诗人唐彦谦创作的一首描绘竹子与微风相和景象的古诗。此诗创作于唐朝末期,此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竹子的坚韧品质来隐喻自身高洁的品质和对理想的坚守。
唐彦谦生活在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唐彦谦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在写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对社会现实感到无奈,但内心仍坚持着对道德操守的信念,希望能以自己的笔唤起民众的责任感。
此外,晚唐时期的文人喜好隐逸,崇尚自然之美,而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君子之象征,代表着坚定不屈、清贞自守的品质。因此,《竹风》这首诗既是对竹子独特魅力的赞美,也是对诗人高尚人格的追求,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一种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