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冠花
如飞如舞对瑶台,一顶春云若剪裁。
谁为移根蓂荚畔,玉鸡应为太平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飞旋起舞朝朝拜,翩翩仙子凌瑶台。
一顶春光铺锦绣,似被神手巧剪裁。
有谁将这仙草移?难不成是玉鸡来?
去完善
释义
1. 瑶台:古人幻想中的神仙居处。这里借指皇宫。
2. 一顶春云若剪裁:形容白鸡冠花的形状像一片白云裁剪而成。
3. 谁为移根蓂荚畔:这里把白鸡冠花的根比喻成传说中的一种神奇植物——蓂荚树的根。
4. 玉鸡:传说中的神鸡,代表吉祥和平安。
去完善
赏析
王令的《白鸡冠花》是一首描绘白鸡冠花的美丽与吉祥寓意的诗。诗人通过对鸡冠花的生动描绘,传达了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太平盛世的热切期望。
诗的第一句“如飞如舞对瑶台”,形象地描绘了鸡冠花的飘逸姿态,仿佛在瑶池仙境中翩翩起舞。“一顶春云若剪裁”则赞美了鸡冠花的轻盈柔美,如同春天的云朵被精心剪裁而成。诗人以这样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其对于自然界美的独特感受。
接下来两句“谁为移根蓂荚畔,玉鸡应为太平来”,则是诗人寄予的美好愿望。诗人想象着有谁能将这美丽的鸡冠花移栽到吉祥的蓂荚草旁,以此来象征太平盛世的到来。这种设想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鸡冠花》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秋天里,一朵洁白的鸡冠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朵花的描绘,表达了其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王令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公元1023-1063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然而,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王令在现实生活中却遭遇了诸多挫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成功,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此外,他还曾因家境贫寒而不得不四处奔波谋生。
在王令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普遍崇尚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在这种背景下,王令选择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笔下的鸡冠花,正是他个人品质和人生观的象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