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松赋

标题包含
寒松赋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著名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经历:李绅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如白居...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松树生长在岩石的旁边,尽管它没有引人注目的位置和特殊的形态,但它的生命力却非常旺盛。远远看去,松树的枝条伸展,树干挺直,高耸入云。当它靠近层峦叠嶂时,它能吸附云彩,掩盖了风景;当它靠近幽深的溪水时,它能储蓄雾气,隐藏烟雾。坚硬的岩石下,松树的根部深深埋藏,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雪;古老的藤蔓攀援而上,环绕着松树的树干,已经无法计算它们的年龄。 到了白露降临,凉风吹拂的时候,树林和原野都变得萧条冷落。其他的植物都枯萎败落,只有松树依然茂盛苍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松树独立坚韧的品质,它的叶子和树枝都不会轻易改变。它的生命力和勇气使它在寒冷中依然能够生存下去。 这就是松树的生命哲学,它深深地吸引了那些追求高雅品质的人们。松树的特质是坚定不移的,无论是阳光还是严寒都无法让它改变。它吸收了充足的雨露,长得更加繁茂。它经过一千年的生长才成为大树,它的形象进入人们的梦境,在梦中传播了十八年才被人们所认识。 但是松树并没有模仿春天的桃花和李花那样迅速开花,也没有效仿秋天的梧桐树那样迅速落叶。这是因为松树有着自己的使命和价值,那就是在寒风中挺立,给大自然带来生机和力量。 总结来说,松树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尽管有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这一点。松树经受住了风霜雨雪的考验,它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可以这么说,松树的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可以被使用,而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品格和精神。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如下: 1. 耸:直立的样子。 2. 梢:本指树梢,这里作动词用,意为“冲撞”。 3. 蓄:积聚。 4. 薄:迫近。 5. 穹:大。 6. 联缘:即联合起攀援作用。 7. 抱节:指藤蔓环绕树干。 8. 凉:形容秋天天气微寒。 9. 惨栗:寒冷得发抖。 10. 玄黄:指大自然由青转黄的变化过程。 11. 苍苍:深青色。 12. 高劲:挺拔有力。 13. 亭亭:孤立的样子。 14. 易叶:换叶子。 15. 改柯:砍树枝。 16. 冒霜停雪:在严寒中生长。 17. 幽人:隐士。 18. 雅趣:高尚的志趣。 19. 明:显现。 20. 君子:有德之人。 21. 奇节:出众的品质。 22. 确乎不拔:坚定地立定不移。 23. 隆:兴盛。 24. 阴阳:古代哲学认为构成万物的两种基本元气。 25. 变:改变。 26. 性:本性。 27. 雨露:指自然界的滋润。 28. 资:供给。 29. 丰:丰富。 30. 擢影:指松树的影子。 31. 后凋:晚凋谢。 32. 盖:指荫庇。 33. 流形:流传形象。 34. 入梦:进入梦境。 35. 十八载而为公:指松树长粗的时间。 36. 樗栎(chū lì):指不成材的树木。 37. 用:使用。 38. 谅:料想。 39. 斯焉而取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为这样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寒松赋》是一篇描绘松树精神的文章,通过对松树生长环境的描述,展现了松树坚韧不屈的品质和恬淡寡欲的品性。诗人通过对比其他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的萎靡不振,突显了松树的高贵品质。文章首句“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便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松树生长的环境恶劣,不为人所重视,但仍能保持傲然独立的姿态。接着通过描写松树的外形特点以及其在风霜雨雪中的顽强生命力,进一步强调了松树的不屈品质。末尾部分以反问的形式,指出松树的这种品质本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使用,但实际上却并未被世人重视。整篇文章通过对松树的赞美,揭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品质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松赋》是唐代诗人李绅的著名作品,创作于公元821年。在这一年里,李绅正处于政治生涯的高峰期,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然而,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政治家,李绅对这一现状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局面。因此,他在诗中描绘了一棵坚韧不屈的寒松形象,以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此外,唐朝时期的文学风气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关注社会问题。因此,李绅的这首诗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晚期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