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晴诗

标题包含
晴诗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雍陶,字国钧,号筠谷,四川成都人。他是唐朝晚期的一位著名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唐宣宗至唐哀帝时期(约公元846-907年)。 雍陶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位文人,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晚霞映照下的彩虹和夕阳,使天空昏暗不清,大山江河都带着雨滴的痕迹。 雨后新水混乱地漫过了青青的小路,烟雾还缭绕在绿色的村庄旁。 北方的游牧民族啊,你们休想在南方放牧,汉朝的将士们已经严阵以待在北方的大门。 旅人听说没有战争,高兴地在悠闲地看着骑手们在秋天的草原上狩猎。
去完善
释义
1. 晚虹:指傍晚时分天空出现的彩虹。 2. 斜日: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 3. 塞天:边疆的天空。 4. 胡人:古代对北方或西域民族的人的称呼。 5. 羊马:放养的牲畜。 6. 休南牧:不要在南方放牧。 7. 汉将:汉朝的将领。 8. 旌旗:旗帜的总称。 9. 在北门:意指朝廷有防备。 10. 行子:出行的人。 11. 游骑:巡游的马队。
去完善
赏析
《晴诗》是唐代诗人雍陶的一首诗作,描述了塞外风光和战争的情景。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当时正处在一个和平的时期,故作者描绘出一幅安宁、静谧的画卷。在这首诗歌中,以“晚虹”开头,寓意夕阳时分,昏暗的天色与青山绿水形成鲜明对比,而“一半山川带雨痕”则表现了大雨过后,山川清新自然的景象。同时,新水、青草路和残烟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此外,诗中的“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则表达了边疆稳定、国家安宁的主题,也是诗人为和平盛世的赞歌。总体而言,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晴诗》是唐代诗人雍陶所作的一首描绘春日晴空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47年,正值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仍然相当高,诗歌创作活跃,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雍陶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回乡。他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的观察更加敏锐,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在他创作的这首《晴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包括当时的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城市繁华。此外,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也非常丰富,除了诗歌以外,还有绘画、书法、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时代背景都为雍陶创作《晴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